万顷太湖风浪静,玻瓈倒浸虹蜺影。
瀼瀼露滴金波流,一筇独立秋云冷。
步回长啸倚篷窗,月华正在青霄顶。

【注释】

万顷:无边。太湖、洞庭湖,皆名“万顷”。

玻瓈(bō zhè)倒浸:倒映在水里的虹霓的光影。

瀼瀼:形容细密。金波流:指月光如金色波浪一般流淌。筇(qióng):竹子做的手杖。青霄顶:形容高远的天空。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当时作者正任建康府通判,在吴江垂虹亭上。诗是写中秋前夜至吴江垂虹桥盥漱后步回垂虹桥看月,因兴而赋。

首联“万顷太湖风浪静,玻瓈倒浸虹蜺影”,写太湖之水平静无波,碧波中倒映着彩虹和飞鸟的影。“万顷”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其广,“风浪静”则反衬出水上的静谧。“玻瓈倒浸”,形容水面如镜般清澈见底,映出彩虹般的彩光。

颔联“露点金波流,一筇独倚篷窗”,“露点金波流”形容秋露滋润,晶莹剔透,如同金色波涛,“一筇独倚篷窗”写诗人独自站立在篷窗旁,欣赏着这如画的风景。

颈联“步回长啸倚篷窗,月华正在青霄顶”描绘诗人行走间发出长啸声的场景,以及抬头仰望天空时所看到的月亮,仿佛月亮就在青霄顶上。这里的“步回”和“倚篷窗”都是诗人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他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

尾联“清兴翛然因成数语”,诗人感叹自己的清兴已经荡然无存,于是写下了这首简短的诗篇。这里的“清兴”指的是诗人在欣赏美景时产生的愉悦心情,而“翛然”则是形容这种心情已经消失殆尽。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中秋节前后夜晚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