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洛阳陌,周道何逶迟。
玉帛走侯甸,金汤固城池。
潘令好桃李,阮生多路歧。
铜驼卧荆棘,索靖独先知。

洛阳陌

驱车洛阳陌,周道何逶迟。

玉帛走侯甸,金汤固城池。

潘令好桃李,阮生多路歧。

铜驼卧荆棘,索靖独先知。

译文:
在洛阳的大道上驾车奔驰,周朝的道路多么迂回曲折。
玉帛往来穿梭于诸侯之境,坚固的城池矗立于中原大地。
潘令喜欢桃花和李花,阮籍常常迷失于歧路之间。
铜驼卧倒在荆棘丛中,只有索靖能够洞悉先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在长安时所作,描写了洛阳城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

首句“驱车洛阳陌”,描绘了诗人在洛阳大道上驾车前行的情景。洛阳是当时的首都,道路宽敞,车辆往来不息,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二句“周道何逶迟”,则是对洛阳周朝时期道路的描述。这里用“逶迟”来形容道路曲折蜿蜒,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的状况。

接下来三句“玉帛走侯甸,金汤固城池”,则进一步描绘了洛阳作为诸侯之地的富丽堂皇。这里的“玉帛”指的是贵重的礼物或财物,“侯甸”是指诸侯的领地,“金汤”则形容城池坚固如同金汤一般。这表达了洛阳在当时政治地位的重要以及城市防御工事的严密。

接下来的四句“潘令好桃李,阮生多路歧”,则是对两位文人阮籍和潘岳的评价。阮籍被描述为喜好自然,不拘小节的人,而潘岳则被称赞为有才情,擅长写诗作赋的人。这两句通过对比两人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文风的看法。

最后两句“铜驼卧荆棘,索靖独先知”则是作者感慨之情的抒发。铜驼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但在这里却被卧倒在荆棘之中,象征着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坎坷。而索靖能够洞悉先机,不被世俗迷惑,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

这首诗通过对比洛阳的不同面貌,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同时,通过对两位文人的描绘,也反映出了作者对文学才华的重视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