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氏饥,山前山后寻蕨萁。斸萁得粉不满掬,皮肤皴裂十指秃。
皮皴指秃不敢辞,阿翁三日不供糜。不如抛家去作挽船士,却得家人请官米。
【注释】
①剡氏:地名,在今浙江嵊县。②蕨萁:一种野菜,可食。③斸(jiāo)萁:把蕨萁捣成粉。④“皮肤”二句:指饥民身上皮肉干瘦,十指枯秃。⑤阿翁:对年老的尊称。⑥挽船士:旧时船工的一种称呼,因常在水上工作,故有此名。⑦官米:官府发给灾民的救济粮。
【赏析】
此诗写山穷水尽的灾民,为求生存而不得不抛家别子,去当苦力,甚至乞讨。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切,是一首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好诗。
“剡氏饥”,首句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事件发生地和背景——剡县饥荒。这是诗的起兴,为下文作铺垫。
“山前山后寻蕨萁。”这两句写诗人为了填饱肚子,翻山越岭到处寻找蕨萁充饥。这里既写出诗人的艰难处境,又为下两句“斸萁得粉不满掬”“皮肤皴裂十指秃”作了铺垫。
“斸萁得粉不满掬”,意思是说,虽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捣成了一捧蕨萁粉,但还觉得不够吃,因为蕨萁粉太少了,只能填不饱肚子。这里的“满掬”,就是“满掬箕”,形容蕨萁粉少,不足一掬箕。
“皮肤皴裂十指秃。”这两句写饥民们饿得骨瘦如柴,皮肤都皴裂了,而且十个手指都像被砍去了一样。这两句是第二联的进一步描写。“十指秃”形象地写出了饥民们饥饿的程度,使人感到触目惊心。
“皮皴指秃不敢辞”,这一句是写饥民们在忍饥挨饿时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精神。他们面对残酷的现实,没有屈服、逃避,而是鼓足勇气,继续坚持斗争,不肯放弃自己的尊严,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生活。
“阿翁三日不供糜”,这一句写老人在三天之内都没有得到一点吃的。糜,指煮熟的谷物,也泛指食物。这里的糜是特指老人的食物。
“不如抛家去作挽船士”,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忍饥挨饿下去,还不如抛弃一切家庭拖累,到船上去做一名劳苦的水手呢!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希望,他希望通过劳动来换取一些食物,以求得暂时的温饱。
最后两句“却得家人请官米”,意思是说,虽然我离开了家庭到外面来受苦受累,但却得到了家里人的帮助,让我能够吃到官府发给灾民的救济粮。这里的官米是指官府发给灾民的救济粮。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尽管他离开了家庭,但家人还是帮助了他,让他得到了生活上的安慰。
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深刻感人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悲惨遭遇和苦难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