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耳不听《下里巴人》,有手不写《剧秦美新》。天生灵物寄我体,可惜秽弃同埃尘。
清风百世希文老,一字流传今是宝。谁知堂堂伯夷颂,曾借春晖发枯槁。
韩子也复英雄姿,冰寒斗峻馀文辞。吹嘘自起北海隐,脍炙聊慰西山饥。
天荒地老精灵在,处处江湖红散彩。青离孔氏忽自归,今遇龚侯如有待。
世情爱古兼爱奇,书奴满眼非吾师。请君焚香盥手拜此帖,归洗人间儿女痴。

范文正公黄素小楷昌黎伯夷颂

盖宋皇祐三年十一月在青社所书以遗京西转运使苏公舜元者也后二百四十年大兴李侯戡得此本于燕及南来守吴乃文正公乡里即访公子孙以畀之范氏喜而索诗为赠

有耳不听《下里巴人》,有手不写《剧秦美新》。天生灵物寄我体,可惜秽弃同埃尘。

清风百世希文老,一字流传今是宝。谁知堂堂伯夷颂,曾借春晖发枯槁。

韩子也复英雄姿,冰寒斗峻馀文辞。吹嘘自起北海隐,脍炙聊慰西山饥。

天荒地老精灵在,处处江湖红散彩。青离孔氏忽自归,今遇龚侯如有待。

世情爱古兼爱奇,书奴满眼非吾师。请君焚香盥手拜此帖,归洗人间儿女痴。

【注释】

  1. 有耳不听:形容音乐悦耳动听。
  2. 有手不写:指书法精妙绝伦,连写字的手也不愿动。
  3. 天生灵物:比喻文章或文字是天然形成的。
  4. 可惜秽弃:意谓自己珍视的东西被世人抛弃。
  5. 清风百世:比喻文章的高尚和纯洁。
  6. 一传今是宝:指这篇文章的价值非常高,值得珍视。
  7. 伯夷颂:指的是《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载的伯夷、叔齐的故事,他们宁死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8. 韩子也复:韩愈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9. 吹嘘自起:形容自己的才华得到了别人的赞赏与推崇。
  10. 北海隐:指北海先生,即董仲舒,西汉时期的大儒。
  11. 西山饥:指晋朝的陶渊明(陶侃),他在晋代隐居山林,生活贫困,常说“吾已食无肉,心苦无酒,贫居闹市真不如”。
  12. 天荒地老:形容时间悠久漫长。
  13. 精灵:这里是指文章中蕴含的智慧和才华。
  14. 龚侯:即南宋名臣龚振良,曾任京西转运使。
  15. 焚香盥手:佛教仪式上的一种礼节,表示虔诚恭敬。
  16. 人间儿女痴:比喻世间人们对于世俗名利的追求,如同孩子般的无知和痴迷。

译文:
范文正公黄素的小楷,是昌黎伯夷的赞颂。这作品是在宋皇祐三年(1052)十一月,在青社所书写并赠给京西转运使苏公舜元的。两百四十年后的今天,大兴的李侯戡从燕地得到这本书法,他来到江南任吴县令时,就拜访了范家的后人并将书赠予他们。范家的后代很高兴,就请求诗人作诗相送。
有耳不听《下里巴人》,有手不写《剧秦美新》。天生灵物寄我体, 可惜秽弃同埃尘。
清风百世希文老,一字流传今是宝。谁知堂堂伯夷颂,曾借春晖发枯槁。
韩子也复英雄姿,冰寒斗峻余文辞。吹嘘自起北海隐,脍炙聊慰西山饥。
天荒地老精灵在,处处江湖红散彩。青离孔氏忽自归,今遇龚侯如有待。
世情爱古兼爱奇,书奴满眼非吾师。请君焚香盥手拜此帖,归洗人间儿女痴。
赏析:
这首诗是范仲淹写给苏舜元的一封书信,内容主要围绕他的书法展开。范仲淹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书法造诣极高,被誉为“天下第一名书”。在这封信中,范仲淹赞扬了苏舜元的书法技艺,同时也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敬仰之情。
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苏舜元的书法技艺的卓越:“有耳不听《下里巴人》,有手不写《剧秦美新》。”这里的“下里巴人”和“剧秦美新”都是古代的音乐和文学作品,分别代表了低俗和高雅的层次。范仲淹用这两个词来形容苏舜元的书法,意味着他的书法既有深度又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无法用简单的词汇来形容。
范仲淹继续赞美苏舜元的书法:“天生灵物寄我体,可惜秽弃同埃尘。”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苏舜元的书法作品的珍视和感慨。他认为这些作品是上天赋予他的灵感和智慧的象征,但却因为世俗的偏见而被埋没和遗忘。范仲淹对此深感惋惜,希望有人能发现并珍惜这些宝贵的书法作品。
接下来的诗句中,范仲淹再次赞美了苏舜元的书法技艺:“清风百世希文老,一字流传今是宝。”这里的“清风百世”象征着苏舜元的书法经历了数百年的考验,始终保持着清新脱俗的风格;“今是宝”则说明这些书法作品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尽管范仲淹对苏舜元的书法技艺赞不绝口,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谁知堂堂伯夷颂,曾借春晖发枯槁。”这句话中的“伯夷颂”指的是春秋时期著名人物伯夷、叔齐的故事,他们宁死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而范仲淹则是用这个典故来比喻苏舜元的书法作品具有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涵。同时,他也提醒读者要关注这些充满智慧的书法作品。
在赞美之后,范仲淹转向了对苏舜元个人的评价:“韩子也复英雄姿,冰寒斗峻余文辞。”这里提到的“韩子”指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他是古文运动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文章宗师”。范仲淹称赞苏舜元具有与韩愈相似的才华和风格,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同时,他也认为苏舜元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能够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范仲淹进一步描绘了他与苏舜元之间的友谊以及两人共同欣赏书法的情景:“吹嘘自起北海隐,脍炙聊慰西山饥。”这里的“北海隐”指的是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他曾隐居在北海一带讲学,成为后世文人景仰的对象。范仲淹则用这个典故来表达他对苏舜元的尊敬之情,认为苏舜元就像董仲舒一样拥有博学多才的才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他也通过“脍炙聊慰西山饥”这句诗来形象地描绘了自己与苏舜元共同欣赏书法时的喜悦氛围。
范仲淹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期待:“天荒地老精灵在,处处江湖红散彩。”这句话中的“天荒地老”意味着时间的永恒不变,而“精灵在”则表达了苏舜元书法作品中的智慧和才华永远存在。同时,范仲淹还用“江湖红散彩”来形容书法作品中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景象。他希望苏舜元的书法能够在世间流传下去,成为永恒的艺术品。
在结尾部分,范仲淹再次强调了他与苏舜元之间的友谊以及对苏舜元书法作品的热爱:“青离孔氏忽自归,今遇龚侯如有待。”这句话中的“青离孔氏”指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他曾因才华横溢而备受赞誉;“青离”则是一个象征性的名字,代表着苏舜元书法作品的精髓所在。而“龚侯”则是范仲淹对苏舜元的尊称,表示他非常欣赏和尊重苏舜元的成就。在这里,范仲淹表达了对苏舜元书法艺术的高度赞美和敬意。
整首诗歌通过赞美苏舜元的书法技艺和人格魅力,展现了范仲淹对苏舜元深厚的感情和敬仰之情。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深眷恋之情。总之,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文化底蕴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