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粲璚英借露浮,日高还付水东流。
剪裁应费金神巧,开落从教玉女愁。
有艳淡妆宫瓦晓,无香寒压板桥秋。
五更不怕楼头角,吹到梅花特地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四个方面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要求“赏析”,所以重点放在了“赏析”上。题干要求“逐句释义”,这是考查诗句的内容,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粲粲璚英借露浮,日高还付水东流。”意思是:晶莹剔透的霜花在晨曦中借露水浮动,太阳升起来便随流水东去。这两句写霜花的形貌,“粲粲”“璚英”写出霜花晶莹洁白,“借露浮”“还付水东流”写出了霜花随水流走的状态。
“剪裁应费金神巧,开落从教玉女愁。”意思是:剪裁它需要金匠的巧妙,它的开放和凋残任凭玉女操心。这两句写霜花的开放与凋残,用词十分工整,“剪裁”“开落”对应,“金神”“玉女”对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自然的奇妙。
“有艳淡妆宫瓦晓,无香寒压板桥秋。”意思是:鲜艳如脂粉般淡妆的雪色铺陈在宫瓦之上,寒冷而清寂的秋天却压不住飘落在板桥上的雪。这两句写雪色,“艳”字写出了雪的色彩,“淡妆”“无香”写出了雪色的纯净。
“五更不怕楼头角,吹到梅花特地稠。”意思是:五更时分也不怕风声刺耳,它吹到了盛开的梅花那里,使花朵更加繁密。这两句写风声,“不怕”“特稠”写出了风力之大,“吹到”表明风的目的地,突出了风的力度。“梅花特地稠”写出了风对梅花的吹拂。
【答案】
译文:
晶莹剔透的霜花在朝霞中闪烁着光彩,白茫茫的水面上飘着它们。太阳升起来后便随流水东去。
霜花剪裁需要匠人的巧妙,它的开放和凋落任凭玉女操心。艳丽的如脂粉般淡妆的雪色铺陈在宫瓦之上,寒冷而清寂的秋天却压不住飘落在板桥上的雪。
五更时分也不怕风声刺耳,它吹到了盛开的梅花那里,使花朵更加繁密。
赏析:
这首诗写冬景。开头两句写霜花的形貌:“璨璨璚英借露浮,日高还付水东流”。“璨璨”形容其明亮的样子。诗人把霜花比作珍珠,又把它比作早晨刚出浴的美人,说它“借露浮”,即在阳光照射下闪闪生辉;说它被太阳一晒就随流水东去了,可见它的脆弱。这两句写霜花的形态和色彩,写得极为传神。三四两句写霜花的开放和凋落:“剪裁应费金神巧,开落从教玉女愁”。这两句写霜花的开放和凋落,用词十分工整。“剪裁”指制作或剪裁,这里比喻自然形成。“开落”指开放和凋谢,“从教”是“任由”“任凭”。诗人运用反诘手法,把自然界的变化说得如此玄妙莫测,仿佛是天地间最精巧绝伦的工匠,随意剪裁着自然,让自然万物按照自己的意志而变幻。然而大自然自有其规律,它既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变化,也无法任人摆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写霜花的形态,三四两句写霜花的开放和凋落。五六两句写雪花的飘飞。“有艳淡妆宫瓦晓”,写初升的太阳映照着宫阙上的积雪,那白雪像女子淡雅的妆容,美丽动人。“无香寒压板桥秋”,写那些没有香气的雪花覆盖在板桥上,使得整个秋天都显得有些冷清。七八两句写夜深时分。“五更不怕楼头角”,诗人写到深夜时分,依然能够感受到雪花飘落的声音。“吹到梅花特地稠”,诗人写到梅花盛开的季节,雪花仍旧能将梅花点缀得格外美丽。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有艳淡妆宫瓦晓,无香寒压板桥秋”,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身处高楼之中却依然可以听到外面世界的声音;“五更不怕楼头角,吹到梅花特地稠”,“五更不怕楼头角”是指夜晚的时候,楼头上的角楼上传来了号角声,那是军情紧急的信号。诗人写到深夜时分,依然能够感受到雪花飘落的声音。而“梅花特地稠”则是诗人对于雪花的喜爱之情,他欣赏雪花落在盛开的梅花上的情景。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常的自然景象,但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来看待这个自然现象,从中看到了自然的美丽和和谐,也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