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拟骚人作问天,贤愚谁后复谁前。
尘冠一拂岂徒尔,霜简千年要凛然。
自许已知吾计拙,并驱那敢子争先。
南风雁足诗来好,归思遥生秋草边。
【注释】
- 奉次明叔赵君见赠诗韵:应和赵君的诗歌韵律。
- 骚人作问天:屈原《天问》提出许多哲学问题,后人称他为“骚人”。
- 贤愚谁后复谁前:“贤”与“愚”,谁在先;“谁”与“又”,谁在前?这是屈原《天问》中的疑问。
- 尘冠:指道士头上的帽子,象征世俗。
- 霜简:古代帝王颁发的文告、诏令,用竹简写成,因上附白粉如霜,故名。
- 自许已知吾计拙:自知自己没有高远的志向。
- 并驱:一同前进。
- 南风雁足诗来好:南方有秋风,秋天到了,大雁南飞,所以诗人说“南风雁足诗来好”。
- 归思遥生秋草边:思念远方的亲人,思绪飘荡在秋天的原野上。
【赏析】
这首诗是酬答赵友仁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借咏怀古事抒写自己的抱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抒发了作者的壮志难酬之情。
“尝拟骚人作问天”,诗人以屈原《天问》为榜样,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现实的疑问。“贤”,“愚”,“谁”……这一连串的问题都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而“问”字更是将这种情感放大化,表现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尘冠一拂岂徒尔”,诗人借用道士头上的法冠(尘冠)来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境界。“尘冠一拂”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的蔑视和超脱,“岂徒尔”则表现出诗人对此的追求和执着。
“霜简千年要凛然”,诗人用帝王颁布的诏书比喻自己追求理想的决心和毅力。“霜简”象征着权威和地位,“千年要凛然”则表现出诗人对权威的不屑一顾和坚定的信念。
“自许已知吾计拙”,诗人承认自己的志向并不高远。“自许”即自我评价,“计拙”则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否定。这种谦虚的态度正是诗人高尚品格的体现。
“并驱那敢子争先”,诗人以齐桓公与鲍叔牙为例,表明自己并不想争夺第一,而是想与他们一起前进。这种谦逊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令人敬佩。
“南风雁足诗来好”,诗人用秋风中的大雁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南风雁足”象征着家乡的气息,而“诗来好”则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归思遥生秋草边”,诗人用“秋草”来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归思遥生”则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深,而“秋草边”则暗示着诗人对家乡的遥远距离。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屈原《天问》的引用和自己的创作,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抒发了作者的壮志难酬之情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