亹亹高山调,灵灵桥木禅。
何人以气听,此事岂心传。
悟入终于寂,声闻各自圆。
昭文元不鼓,陶令久无弦。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音乐和禅宗的诗,通过对音乐与禅宗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禅宗的看法。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亹亹高山调”:亹亹形容声音的悠扬,高山调则形容音乐的高昂激昂,这里指的是一种高亢激昂的音乐风格。
- “灵灵桥木禅”:“灵灵”形容声音的清脆悦耳,桥木禅则形容音乐的宁静深远,这里指的是一种宁静而深远的音乐风格。
- “何人以气听”:何人表示谁能够理解这种音乐,气听则形容音乐的气势磅礴,这里指的是一种气势磅礴的音乐风格。
- “此事岂心传”:此事表示音乐本身,心传则表示音乐的精髓需要内心的领悟,这里指的是一种需要内心领悟才能理解的音乐。
- “悟入终于寂”:悟入表示通过领悟达到心灵的平静,终于寂则形容这种平静的境界,这里指的是通过音乐达到心灵平静的境界。
- “声闻各自圆”:声闻表示声音的传播,各自圆则形容每个人的理解和体验都是独特的,这里指的是每个人的理解和体验都是不同的。
- “昭文元不鼓,陶令久无弦”:昭文和陶令都是古代的隐士,他们不需要乐器伴奏也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里比喻音乐的本质是内在的,不需要外在的媒介也能表达出来。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音乐和禅宗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禅宗的看法。他认为音乐本身是一种高亢激昂、宁静深远的音乐风格,需要内心的领悟才能理解其意义。而禅宗则是通过音乐达到心灵平静的境界,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独特的。他进一步指出,真正的内在美无需外界的修饰也能展现出来,就像昭文和陶令一样,不需要乐器伴奏就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与禅宗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内在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