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闇积雨浸城皋,四望平畴白浪高。
太息人材无董贾,可怜经济属萧曹。
山东璧马祠河伯,海上旌旗拥贼壕。
燮理自知廊庙贵,腐儒忧国谩心劳。

病起书事呈兼善尚书

昏暗的雨一直下,城皋被雨水淹没。四望平原白浪滔天。

叹息人才无董仲舒贾谊之贤,可惜经济大权属萧何曹参。

山东祭祀河伯,海上旌旗拥护贼寇壕沟。

燮理自知廊庙重要,腐儒忧国徒增烦恼。

注释:

  1. 闇闇(àn)积雨:昏暗的雨一直下。闇闇,昏暗貌。
  2. 浸城皋:浸润城郭。浸,浸润、浸泡。
  3. 太息人材:感叹才能的人。太息,叹息。
  4. 董贾:西汉人,以文辞称著于世,与匡衡齐名。
  5. 萧曹:汉初名臣,萧何为丞相(相),曹参为齐国丞相(相)。
  6. 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这里指函谷关以东地区。
  7. 祠河伯:祭祀黄河神。
  8. 麾(huī)旗:指旗帜。
  9. 太和:指朝廷。
  10. 廊庙:宫殿。
    译文:
    阴暗的雨一直下着,城皋被雨水淹没。四望平原白浪滔天。
    叹息才能的人,没有像董仲舒贾谊那样的贤才;可惜经济大权属于萧何曹参之类的人物。
    山东祭祀河伯,海上旌旗拥护贼寇壕沟。
    懂得治理国家的都知道,朝廷是最重要的地方。
    腐儒担忧国事,徒增烦恼。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作客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用沉痛悲愤的心情表达了对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人才匮乏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首联写景,通过“闇闇”二字,点出了时值连绵阴雨的季节。“浸城皋”,写出了大雨滂沱,雨水漫过城墙的情况,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局面的一种感受。
    颔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对人才的感慨。“叹无董贾”,既感叹自己身边缺少像董仲舒、贾谊这样的贤才,也暗含了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批评之意。“属萧曹”,则又表达了对朝廷能够任用如萧何以后的贤才,为国家带来安定繁荣的期望。
    颈联直接指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一方面认为朝廷重用武将而轻视文官,另一方面认为朝廷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璧马”句,借指汉武帝祭祀河伯的礼仪活动,暗示朝廷迷信鬼神,不顾民生疾苦。“旌旗”句,则是说朝廷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管百姓的生活。
    尾联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燮理自贵”,既表达了自己对朝廷能够正确处理朝政事务的期待,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能够重视人才的渴望。但最后两句又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说自己只是一介书生,对于国家大事并不了解,但却也被卷入其中,徒增烦恼而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