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消缘虑。觉梦蝶劳生,鹑居蓬户。饭蚁醯鸡,尘衫风帽,赢得百年虚度。利如断霞残照,名若落花飞絮。岂坚固。似风中秉烛,枝头垂露。
谁悟。独归去。收拾水云,高卧曹溪路。竹外流泉,篱边丛菊,妆点野棠闲趣。五柳槛前吟醉,一笑人间今古。欲分付。叹烟波渺渺,知音何处。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顿消”三句:顿然消散了所有的烦恼,醒来时恍若梦中。觉(醒悟)、梦(做梦)、劳生(辛勤劳作)、鹑(野鸡)居(巢)蓬户(茅草屋)。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忽然之间就全都消失了,醒来时恍若梦中。醒后,觉得做一只勤劳的野鸡,居住在一间简陋的茅屋里也罢了。
“饭蚁醯鸡”“尘衫风帽”:饭(吃饭)、蚁、醯(醋)鸡(指小虫、蛆等),尘衫风帽,形容生活清贫而艰辛。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吃饭的时候还要吃些小虫子、蛆之类的东西,穿着破旧的衣服,戴着风帽子。这四句话表达了诗人在贫困中仍坚持读书的苦心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利如断霞残照”:断霞残照,形容事物已经衰败。利,指名利。此四句诗的意思是:名利如同黄昏时美丽的晚霞一样,转眼间就消失殆尽了;名声像飘落的花瓣、纷飞的柳絮那样脆弱。
“岂坚固”五句:岂是牢固的东西?像风中的烛火、枝头上挂着露珠一样。这四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名誉的淡薄态度和超脱精神。
结尾两句:谁悟?独归去。收拾水云,高卧曹溪路。竹外流泉,篱边丛菊,妆点野棠闲趣。五柳槛前吟醉,一笑人间今古。欲分付。叹烟波渺渺,知音何处。
“谁悟”?是谁懂得这种淡泊名利的境界?“独归去”。独自归来,归隐山林。“收拾水云”,收拾起心中的杂念,安于隐居的山野生活。“高卧”,指隐居生活。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谁能领悟这种淡泊名利的境界呢?我独自归来隐居于山林之中。我要安于隐居的山野生活,把一切俗事都抛到一边。
“竹外流泉,篱边丛菊”:竹外有潺潺流泉声,篱边长着成丛的菊花。“妆点”,装饰点缀。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在竹子外面,有流淌的小溪水声;在篱笆旁边,长着成丛的菊花。这四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清幽雅致的环境中,以山水为伴,以花鸟为友,过着恬静的生活情趣。
“五柳槛前吟醉”:五柳堂前的栏杆上,自己饮酒作乐地陶醉其中。“吟醉”:喝酒至醉。“今古”,这里指古今的人世变迁。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在五柳堂前的栏杆上,自己喝得醉醺醺的,沉浸在美好的境界里。这四句话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与安逸。
“欲分付”三句:想要向世人倾诉,可惜没有人能够理解。“叹”,叹息。“烟波渺渺”,茫茫烟波,一望无垠。“知音”,知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向世人倾诉,可惜没有人能够理解我的处境。感叹世间的一切都渺茫无边,没有知音。
【答案】
译文
顿然消散所有烦恼,醒来仿佛还在梦中。醒来后,觉得像一只勤劳的野鸡,居住在一间简陋的茅屋里也罢了。
吃饭时还要吃些小虫子、蛆之类的东西,穿着破旧的衣服,戴着风帽子。
名利如同黄昏时美丽的晚霞一样,转眼间就消失殆尽了;名声像飘落的花瓣、纷飞的柳絮那样脆弱。
谁领悟这种淡泊名利的境界呢?我独自归来隐居于山林之中。我要安于隐居的山野生活,把一切俗事都抛到一边。
竹外有潺潺流泉声,篱旁长着成丛的菊花。
五柳堂前的栏杆上,自己饮着美酒陶醉其中。
想要向世人倾诉,可惜没有人能够理解我的处境。感叹世间的一切都渺茫无边,没有知音。
赏析
这首《喜迁莺》,词人借自己的身世经历,抒发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及时隐居的情怀。全词意境开阔,情调旷达,表现了一种不为世俗所累、不因功名所困的人生态度。
词的开头几句:“顿消缘虑,觉梦蝶劳生,鹑居蓬户。”这是说,一旦消除了种种烦恼,醒来时恍若梦中,感到自己是一只勤劳的野鸡,居住在一间简陋的茅屋里也罢了。这几句话,既表明了他当时的处境,又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不拘泥于功名利禄,而是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词人写道:“利如断霞残照,名若落花飞絮。”意思是说,名利就像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晚霞一样,转眼间就消逝了;名声就像凋零的花瓣、飘飞的柳絮一样,那么短暂和脆弱。这几句话进一步表现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看法,他既不羡慕荣华富贵,也不追逐名利地位,而是鄙弃这一切。他追求的是超脱世俗、遗世独立的境界。
“独归去”,是说他要独自回来隐居山林,脱离仕途生活。“收拾水云”,是说他要安于隐居生活的山野生活,把一切世俗的事情都撇开。“五柳槛前”,是说他要在五柳堂前吟咏饮酒,沉醉其中;“一笑人间今古”,是要告诉人们:他要以酒解忧遣恨,要笑傲江湖、看透世事,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这几句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超逸之情和旷达之志。
结处三句:“谁悟?独归去。收拾水云,高卧曹溪路。”“曹溪”是五祖弘忍的道号。“高卧”即隐居生活。这三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够理解这种淡泊名利的境界呢?我独自归来隐居于山林之中。我要安于隐居的山野生活,把一切俗事都抛到一边。这几句语意深长,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