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亭北赋名华,四海车书正一家。
总道天关严虎豹,那知陆地起龙蛇。
词臣自昔推张说,边将何人继赵奢。
南国云山浑似旧,几时函谷度牛车。
诗句:沉香亭北赋名华,四海车书正一家。
译文: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诗,通过描绘沉香亭这一历史遗迹,展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与辉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沉香亭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繁华的时代之中。
沉香亭北赋名华,四海车书正一家。
总道天关严虎豹,那知陆地起龙蛇。
词臣自昔推张说,边将何人继赵奢。
南国云山浑似旧,几时函谷度牛车。
诗句:沉香亭北赋名华,四海车书正一家。
译文: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诗,通过描绘沉香亭这一历史遗迹,展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与辉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沉香亭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繁华的时代之中。
【注释】 竺元和尚:即元惟良,诗人的朋友。山讴:山歌。 终朝:整天、整日。过客:过路人。 一啸:长啸。心自闲:内心自然安静。气应索:精神振奋。 池清:指池塘中的水清澈见底。月更明:月亮更加明亮。 叶:树叶。风静:风停止吹动。还落:依然落下。 白叟:白发的老人。荷樵(hè qiáo):担着柴火。 赤双脚:脚上穿着草鞋,赤足而行,形容行走轻松自由。 【赏析】 此诗是和友人竺元和尚的一首山歌之作
《赠夏君美同知》是明代诗人至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逐句进行注释和赏析: - 海宇烟尘日夜生,中兴诸将正鏖兵。 - 注释:四海之内战火纷飞,烽火连天,昼夜不息。中兴诸将正在激战中。 - 赏析:首联描绘了一个战乱频仍、烽烟四起的混乱景象,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持久。"海宇烟尘"表达了整个国土被硝烟笼罩的悲惨局面,而"日夜生"则强调了这种局面的连绵不断。"中兴诸将"指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白云招我归,清泉濯我足。 闲将贝叶书,遥对青山读。 注释: ①招我归:指云招我回去。 ②濯足:洗脚。 ③贝叶书:《楞严经》卷下说:“若欲得见如来心印,当取贝多树叶,写佛性之真言。”此处用比喻的手法,以书比经,以山比佛国。 译文: 白云飘动,好像在招呼我回去;我到山下泉水边洗了双脚。 我随手拿起贝多叶(即贝叶)上的经书,远远地对着山中的树木朗读。 童子们捡拾松花,邻居的老翁把野菜分给过路人。
【诗句解析】 1. 曾向燕然勒汉铭:燕然,即燕然山,今内蒙古自治区杭爱山。这里指代的是历史上的东汉时期,班超率军北击匈奴,登临燕然山,在山上刻石以记胜利,这就是有名的“燕然勒石”。汉,指的是汉代,这里借指东汉。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用来记载重要事件或功绩。这里的铭,可能是指刻有历史事件或功绩的碑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在燕然山刻下过记录汉代历史的碑文(燕然勒汉铭)
【注释】: 次韵:和诗,指依前人诗词为词或诗。唐伯刚:唐代僧人,名不详,号云门,浙江余杭(今杭州)人。他于大历十二年在杭州灵隐寺出家,住南岳山法净寺达三十年。后来回到杭州,住持灵隐寺。他为人清高,有“诗僧”之称。断事:指处理政务。二首:二首诗。 芙渠:荷花的别称。鹤汀:水鸟栖息的地方。 画桥:装饰着彩绘的桥。杨柳:柳树。挂鱼罾(zēnɡ):悬挂渔网捕鱼。罾是捕捞鱼类时所用的网。 青溪曲:泛指小溪
宿鸟恋本枝,南雁意在北。 飘飘愧此身,一岁四行役。 所忧盗贼多,不独冻馁迫。 东下姑苏台,残年傍水国。 金银佛寺开,信美无与适。 细人尚姑息,贤者贵为德。 之子白玉温,令我心悦怿。 晤语契深心,洞彻有清识。 学贯天人际,溟涨与笔力。 神功接混茫,风雷缠地脉。 灵芝冠众芳,冰壶动瑶碧。 紫燕自超诣,尤异是龙脊。 流传必绝伦,许与必词伯。 喧争懒着鞭,飞腾知有策。 吾道属艰难,鸾凤有铩翮。
【注释】 ①庭游:游览。②兴祖:指东晋王羲之。③若邪(yuēyé):地名,在会稽(今浙江绍兴)。④万壑千岩:形容山势高峻,有许多纵横的山谷和岩石。风雪后:风雪过后,山色更加清丽。⑤杖藜(lí):拄着木棍步行。藜,即藜杖。 译文: 你与我分别后,去向何方?岁末泛舟于若邪江上。 群山万壑中风雪过后,随处可看到梅花盛开。 赏析: 此诗是送别之作。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友人离别后的去向;三
【注解与赏析】 《楞伽经》,佛教经典,全名为《大乘佛学入楞伽经》,是唐代玄奘翻译的。“楞伽”即“如来藏”,即佛教中认为一切众生皆有的本性,也即是佛教所说的“佛性”。 “一轩凉雨读《楞伽》”,意思是在一个凉爽的雨天,我正在读佛教经典。这里的“轩”指的是书斋,“凉雨”指的是秋雨,“读《楞伽》”指的是阅读佛教经典《大乘佛学入楞伽经》。 “三复停云感物华”,意思是反复思索、品味《楞伽经》的内容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通过对秋天的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满目烽烟万国秋 - 关键词:烽烟、万国 - 注释:这里用“烽火”象征战争,而“万国”则指代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或地区。整个句子传达了诗人在看到四周都是战火连天、各国都在秋季的景象时的心情。 - 译文:我眼前所见,到处都是战火纷飞、各国都在秋季的景致。 2. 江山何处可追游 - 关键词
梅花已经飘落,节令的更替昨天就已发生。 我深深感激那些知音,写这首诗来抒发胸中的块垒。 注释: 1、梅花已飞翻:意思是说梅花已经飘落了,这里指冬天过去,春天来临。 2、隔:分离的意思。 3、知音:懂得欣赏自己才能的人。 4、豁平昔:抒发胸中的块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知心朋友的一封信,通过叙述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知音的深切感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注释】 扶桑:神话中的大树,传说日出之处。 神龙馈供云迷海:指天上的神龙为上人送供品,云雾缭绕如同在海上一样。 仙女吹花月在天:指天上的仙女吹动花儿,使月亮在天空中闪耀。 密意西来端有得:意为上人在西边传布秘密,得到了回报和认可。 新诗东去岂无传:意为上人在东边写新诗,一定会被人们所传诵。 石室:佛教寺院名。 通问:询问。 南湖:地名。 学种莲:指学习种植莲花。 【赏析】
【注释】 阖闾: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伍子胥曾劝谏他不要建都于姑苏。外史:古代官名。 夜雨莲荒庐岳社:指夜雨打湿了莲花瓣,使莲蓬荒芜,而庐岳社则指祭祀的地点。 戎马:战争。 结茅:筑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久别后相逢之作。诗人在吴门(今苏州)遇到了江左外史,两人相见,感慨颇多。 首联“吴门遇江左外史”,开门见山,直点诗人与江左外史的相遇,交代出诗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兵戈宇宙谁知己”: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纷扰中的孤独感。在兵荒马乱的时代,谁能理解他的内心呢? - 注释:兵戈(战争)—指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宇宙—广阔的天地,暗喻整个天下或世界。 - 赏析:诗人以“谁知己”表达内心的孤寂和寻求理解的渴望,反映了当时文人普遍的感受。 2. “风雨东南话故乡”:通过风雨的意象,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
【诗句解析】 1. 曾向燕然勒汉铭:燕然,即燕然山,今内蒙古自治区杭爱山。这里指代的是历史上的东汉时期,班超率军北击匈奴,登临燕然山,在山上刻石以记胜利,这就是有名的“燕然勒石”。汉,指的是汉代,这里借指东汉。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用来记载重要事件或功绩。这里的铭,可能是指刻有历史事件或功绩的碑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在燕然山刻下过记录汉代历史的碑文(燕然勒汉铭)
【诗句释义】 翔凤历四海:凤凰飞翔,穿越四方。 故巢何处安?:旧巢哪里可以安稳? 蓬莱苍石外,风雨长琅玕:蓬莱山的苍石之外,风雨中常响着琅玕的声音。 【译文】 凤凰飞过四方世界,旧巢还能安稳吗? 在蓬莱山苍翠的石头之外,风雨之中传来琅玕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一只凤凰振翅高飞,穿梭于四海之间,它曾经栖息的老巢,如今又在哪里能找到安宁之地呢
【注释】 ①虞伯生:名谦,字伯生,号紫阳,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侍讲:侍奉皇帝的讲席,为翰林学士等官的通称。 ②散花丈室:指寺院中的方丈。拥天姝:形容其貌美如天女一般。金粟:佛语,指佛身金色如粟粒。如来安稳无:佛身金光闪烁,安详宁静,没有一丝波澜。 ③不二门:佛教禅宗用语,指不二法门。唯一默:唯一无言。对谈:相互交谈。文殊:佛教菩萨名,即文殊师利,意为大智。许:允许、容许。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