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石横陈八柱亭,一篷撱矮似船形。
松声浪作风涛吼,何处风涛不惯经。
【注释】孚舟亭:在今浙江桐乡县北。横陈:并列排列。撱(jié):船篷下缘与船身相接的部分,也指船上的帆。一篷撱似船形:形容亭子像船一样。八柱亭:亭中分立八根柱子,像船桅。风涛:指江上的浪涛。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桐乡孚舟亭所作,描写了亭子的建筑特色以及它的环境。
首句“傍石横陈八柱亭”,写这个亭子建筑在一块巨石上,亭内分八根柱子,像船桅。“傍石”和“横陈”写出了亭子的方位、位置及建筑的特色。“八柱”是亭子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句是总写。
颔联“一篷撱矮似船形”,进一步对亭子的具体描写。“一篷”是船篷的意思。“撱”即“篷”。这两句写这个亭子,它像船一样,有一个船篷,船篷下面是船底,上面是船身。这里,作者巧妙地将亭子的形象比作了船。从“撱”字可见,亭子十分低矮,像是小船。这一句是具体写亭子的特点。
颈联“松声浪作风涛吼,何处风涛不惯经”,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是诗人的议论,也是诗人感情的抒发。“松声”是指山间松林发出的响声,“浪风”则是指江水波涛。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山间的松林发出阵阵松涛声,就像大海中狂风巨浪的呼啸声一样。而那汹涌澎湃的海浪,无论哪里的风浪都不曾让它屈服,它都经历过。这里的“浪风”二字,既指江水激浪,又暗喻人生险恶。
尾联“何处风涛不惯经”,意思是说:不管遇到多么凶险的风波,它都经历过了。这句诗表明:诗人认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诗人表示了豁达大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