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典午去矣,柴桑归矣,黄花老矣,徵士卒矣。
尚飨。

【注释】:

  1. 彭泽:地名,在今江西省。陶靖节祠:陶渊明的祠堂。
  2. 典午:指东晋,因司马氏父子以天子之命治理天下,故称“典午”。
  3. 柴桑:陶渊明隐居之地,在今安徽省。
  4. 黄花:这里指的是菊花,象征高洁的品格。
  5. 徵士卒:征召士兵。
  6. 尚飨:请享受祭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表达了他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和菊花的高洁品格,展现了他对陶渊明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

首句“呜呼,典午去矣,柴桑归矣”,直接点题,表达了杜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东晋时期,司马氏家族掌握了政权,但最终被唐朝所取代,这象征着历史的兴衰更替。因此,诗人感叹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次句“黄花老矣,徵士卒矣”,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黄花”既指菊花,也隐喻了诗人的高洁品格。而“徵士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征召士兵的无奈,因为战争的频繁让诗人无法安心于田园生活。

最后一句“尚飨”,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致敬。诗人以“尚飨”作为收尾,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和平,过上安定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对生活状态的描写以及最后的致敬,展现了杜甫对陶渊明高尚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