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得冤伸意始休,敝帷埋骨几经秋。
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
作传自应班豫让,论功何止及留侯。
世间义字无人识,写在荒丘马冢头。
诗句解析
1 诉得冤伸意始休 - 此句表达了一个人通过申诉和辩解,终于让冤情得到解决,内心的苦闷得到了释放。”诉得”指的是申诉、诉说,”冤伸”表示冤案得到昭雪。
敝帷埋骨几经秋 - 描述的是死者的尸骨被草草埋葬的情景,这里“敝帷”可能是指简陋的丧事仪式或者简朴的安葬方式,而“埋骨”则指将死者的遗骨深埋地下。
兽心犹办死报主 - 这句诗反映了一种忠诚于主人(或国家、民族)至死不渝的精神。这里的“兽心”比喻人的忠诚之心,“死报主”意味着即便在死亡之际,也要为了主人的利益而战。
人面却甘生事仇 - 这里使用了双关语,表面上是说某人即使面对敌人也愿意为其效力,但深层含义可能是讽刺那些明知会给自己招来仇恨的人却仍然选择去干。“人面”在这里既指人的面孔,也可能有双面人的意思在内。
作传自应班豫让 - “班豫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义士,这里用他的名字暗示了对这位忠臣行为的赞美。
论功何止及留侯 -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功劳的认可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上的留侯张良,而是更广泛地认可那些无名英雄的贡献。
世间义字无人识 -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上普遍缺乏理解或重视“仁义”这一概念的悲哀。
写在荒丘马冢头 - 最后一句以“马冢”作为意象,象征着忠诚与牺牲,而这种精神并未得到应有的认识或赞扬。
译文
诉得冤情终得解,破旧丧礼掩遗骨,
忠诚之心愿报主,甘愿结仇为人敌。
传记中应有豫让赞,功绩岂止比留侯,
仁义二字世罕识,只留野坟马冢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义士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忠诚、无私的精神面貌。诗中的“义马冢”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它更是代表了那些默默无闻、为国为民付出生命的义士们的象征。诗中通过对这些义士的赞美和对他们贡献的认可,传达出对那些无名英雄深深的敬意和缅怀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感慨,呼吁人们能够更加重视并理解那些真正为正义和道义奋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