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黄瘦硬立颓垣,疑是栽时第一根。
早岁孤君惟二子,暮年千亩尽诸孙。
雨鞭老迸苍龙骨,霜节寒封古藓痕。
消得培滋号尊者,把诗题作野人轩。
老竹
苍黄瘦硬立颓垣,疑是栽时第一根。
早岁孤君惟二子,暮年千亩尽诸孙。
雨鞭老迸苍龙骨,霜节寒封古藓痕。
消得培滋号尊者,把诗题作野人轩。
注释:
- 苍黄瘦硬立颓垣:形容竹子苍老而瘦硬地矗立在破败的墙垣之上。
- 早岁孤君惟二子,暮年千亩尽诸孙:年轻时只有两位儿子,到了晚年却有上千亩土地归他所有,形容他的子孙众多且富贵。
- 雨鞭老迸苍龙骨:雨点打在苍劲的老竹身上,就像鞭子一样,使得竹干更加挺拔,如同龙脊一般。
- 霜节寒封古藓痕:寒霜使竹子的节疤上长满了古老的苔藓痕迹。
- 消得培滋号尊者:意思是说,这种竹子不需要过多的照料就能茁壮成长,它本身就是一位高贵的人物。
- 把诗题作野人轩:将这首诗作为“野人轩”的题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诗人通过对老竹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首联“苍黄瘦硬立颓垣,疑是栽时第一根。”描绘了老竹苍老、瘦硬而又高耸的姿态,仿佛是当年栽种时的第一根竹子。这一句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颔联“早岁孤君惟二子,暮年千亩尽诸孙。”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岁月变迁中家族的兴衰。早年只有两位儿子,而如今却有上千亩的土地,这体现了家族的繁荣昌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曾经的孤独和艰辛。
颈联“雨鞭老迸苍龙骨,霜节寒封古藓痕。”进一步描绘了老竹在风雨中挺拔的姿态,以及寒霜下的古老苔藓痕迹。这些细节描绘都展现了老竹顽强的生命力与岁月的痕迹。
尾联“消得培滋号尊者,把诗题作野人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他认为老竹无需过多的养护就能茁壮成长,它本身就是一位高贵的人物。同时,也将这首诗作为“野人轩”的题词,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老竹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