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多肉少与梅同,老向江南风雪中。
万事羞称司马好,一生不送退之穷。
偶贪识字头先白,稍欲工竽面即红。
说与丹青莫饶笔,肩山只合付何充。
【注释】
骨多肉少与梅同:指画梅花时,骨法多而肉法少。梅、松、竹、菊并称为”岁寒四友”;骨为骨法,肉为肉法。
老向江南风雪中:在江南的风雪之中,年复一年地老去。
万事羞称司马好:指杜甫诗写得再好,也比不上我。司马是指杜甫,司马相如也是古代著名的文人,以才情出众而知名。
一生不送退之穷:一生也不曾像韩愈那样,贫困潦倒。退之是韩愈的字,他曾任宰相,但后来被贬到潮州,生活非常困苦。
偶贪识字头先白:偶尔为了读书而白了头发。
稍欲工竽面即红:稍微学习吹箫的技巧,脸就红了。
说与丹青莫饶笔,肩山只合付何充:不要在画作上留痕迹,因为只有何充能完成这样的作品。何充擅长绘画。
【赏析】
此诗题下注云:“唐大历(766-770)中,杜位(名位)作《题贱容》,自序云:‘骨多肉少与梅同,老向江南风雪中。万事羞称司马好,一生不送退之穷。偶贪识字头先白,稍欲工竽面即红。说与丹青莫饶笔,肩山只合付何充。’”
这首诗题下注云:“唐大历(766-770)中,杜位(名位)作《题贱容》,自序云:‘骨多肉少与梅同,老向江南风雪中。万事羞称司马好,一生不送退之穷。偶贪识字头先白,稍欲工竽面即红。说与丹青莫饶笔,肩山只合付何充。’”
杜位(731-814)字位,唐代诗人,杜甫七十二子之一。据《唐诗纪事》记载,杜位“早岁工诗”,后“落拓不偶”,长期漂泊江湖。大历(766-770)年间曾一度出仕,但不久就辞归故里,过着隐逸生活。
这首诗题为“题贱容”,当是一首题画诗。从内容上看,此诗应是杜位的一幅画像的题咏。画面上所画的是位白发苍苍的画家形象。诗人在题咏这幅画像时,首先对画家的艺术才能进行了高度赞扬,说他的画像“骨多肉少与梅同”,意思是说他的画像骨体突出,线条刚劲有力,而肌肉则较少;这和梅花一样,都是傲骨凌霜、清雅绝俗的形象。接着又写道“老向江南风雪中”,这是说画家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但他的作品却依然充满生机,就像江南的风雪一样,虽然寒冷刺骨,但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最后两句是对画家的人品、才华的高度赞誉。诗人称赞画家“万事羞称司马好”,意思是说他的才华横溢,无人可比。而“一生不送退之穷”一句则是在讽刺那些嫉妒他人的人。这里的“司马”指的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韩愈。韩愈曾因得罪宦官文宗而被贬至潮州,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十分贫苦。而这位画家却能在晚年仍保持如此高洁、高雅的品格,实在是值得人们钦佩!最后两句则是说,你这幅作品实在太出色了,连笔墨都显得多余。因为画家的艺术才华已经足以使整幅画活灵活现了,无需再加笔墨修饰。
全诗通过对画家画像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