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森窗外万琅玕,尽日吟翁此倚阑。
曾借春风闲管勾,喜从劫火报平安。
四时青眼相看易,三世同盟耐久难。
千古溪林遗事在,不妨标致共高寒。

题陈朝玉爱竹轩

阴森窗外万琅玕,尽日吟翁此倚阑。

曾借春风闲管勾,喜从劫火报平安。

四时青眼相看易,三世同盟耐久难。

千古溪林遗事在,不妨标致共高寒。

【注释】

阴森(yīn sēn):阴暗。

琅玕(láng gān):石名,一种美玉。

管勾:指管理、负责。

劫火:指唐末农民起义军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称“黄巢之乱”。

青眼相看:指互相以青白眼看待。这里指相互欣赏和喜欢。

四时青眼相看:四季中都互相欣赏和喜欢。

三世同盟:三辈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溪林:指山间溪边的树林。

【赏析】

这首诗写于陈朝(五代十国之一),是诗人对朋友的赞美和祝愿。全诗分为四层意思展开:一是写友人爱竹轩的幽静,二是赞美友竹轩的雅致,三是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四是抒发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首句描写了友竹轩外竹林茂密的景象。竹子生长得茂盛,枝叶郁郁葱葱,仿佛可以听到竹叶沙沙作响的声响。这里的“阴森”二字形象地描绘出竹子茂密的样子。

第二句则表达了自己倚靠在窗边,与竹子为伴度过一天的心情。诗人通过“尽日”一词,表现出自己对竹子的热爱之情。这里的“倚栏”既是指自己倚靠着栏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欣赏着竹子的美景。整句话流露出诗人与竹子相伴共度时光的愉悦心情。

第三句则是对友情的赞美和祝愿。诗人借用了典故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祝福。在这里,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像牧童一样,找到一处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享受生活的美好。整句话充满了对朋友深深的祝福之情。

最后一句则是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的表达。诗人通过对“四时青眼相看”和“三世同盟耐久难”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深深喜爱之情。这里的“青眼相看”既可以理解为人们之间的友好交往,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而“三世同盟耐久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通过对友竹轩的描绘、对友情的赞美和祝愿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情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