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莫莫堂前月,似是寥寥五祖灯。
曾有虎来听法去,更无碑可付雷轰。
修廊半是题诗壁,游客多于住院僧。
我亦飘零归未得,竹床分卧看云生。

【注释】

  1. 细看:仔细观察。
  2. 莫莫堂前月:即莫莫堂的月亮。
  3. 五祖灯:禅宗五祖之一的弘忍禅师,号慧能,因“顿悟”被尊称为“南宗始祖”,其禅风被称为“马祖禅”。
  4. 虎来听法去:指唐代禅宗六祖惠能(636-713)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今曹溪寺)说法,有人称他为“马祖”,有人称他为“六祖”。后来,人们用“五祖”“四祖”等来形容高僧大德。
  5. 碑可付雷轰:指惠能的《坛经》是禅宗的重要经典之一,但有人认为它并非出自惠能之手,而是后来的人所伪造。因此,有人称它为“伪经”。
  6. 修廊半是题诗壁:指修长的廊道上有许多墙壁上刻着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7. 游客多于住院僧:指寺庙中的游客比住宿的僧人还要多。
  8. 我亦飘零归未得:指我漂泊不定,至今未能回家。
  9. 竹床分卧看云生:指我在竹床上躺下,静静地看着天空中云朵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寺庙美景和人文风情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宁静与祥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首句“细看莫莫堂前月,似是寥寥五祖灯。”诗人通过观察莫莫堂前的月亮,联想到了禅宗五祖之一的惠能和尚的故事。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既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之美,又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诗人又写道:“曾有虎来听法去,更无碑可付雷轰。”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上的佛教大师们的智慧和德行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修行、悟道的渴望和追求。
诗人描述了寺庙中的一些景象:“修廊半是题诗壁,游客多于住院僧。”这里,诗人通过对寺庙建筑的描述,展现了寺庙的繁华与热闹。而游客们的身影则更加增添了一份热闹与喧嚣。
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作为结尾:“我亦飘零归未得,竹床分卧看云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不定、归家无望的无奈与哀伤。同时,诗人又以静观云生的画面,寄托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之心。
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还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感悟与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