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有子衣裳单,皮肉冻死伤其寒。
蓬空煨烬不得安,叫怒索饭饥无餐。
乱离走窜千里山,荆棘蹲坐肤不完。
失身被系泪不乾,父闻此语摧心肝。
呜呼六歌兮歌欲残,魂招不来心鼻酸。
【解析】
本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之一,写飘零异乡的游子思念家乡和亲人。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凝练,意境凄清哀怨,表达了思归之情。
浮丘道人招魂歌 其六
有子有子衣裳单(衣单:衣服薄弱),皮肉冻死伤其寒(“其”通“岂”,哪里;“寒”通“馋”,寒冷)。蓬空煨烬不得安,叫怒索饭饥无餐(蓬空:蓬草丛生;煨烬:烧焦的灰烬)。乱离走窜千里山,荆棘蹲坐肤不完(“完”字原缺,据郭璞注补)[释义]指流离失所,四处漂泊,在山中艰难生活。
失身被系泪不乾(乾:干涸。乾:干涸,指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父闻此语摧心肝(“摧”通“摧”,摧折、摧毁)。
【赏析】
这是一首思归之作,抒发的是飘泊他乡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诗人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蓬空”“棘刺”“寒”“饥”等意象,形象描绘了游子在外飘荡的艰辛生活,表达了思乡之苦。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凝练,意境凄清哀怨,表达了游子深切的思乡情。
“有子有子衣裳单”,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游子的艰苦生活:衣服破旧,身体冻得发抖。这两句直接点明题意,表明诗人是在写一个流落他乡的孤儿,突出表现了孤儿的悲惨处境。
“皮肉冻死伤其寒,蓬空煨烬不得安”,诗人进一步描写了孤儿的悲惨生活,用“伤其寒”,说明孤儿已经冻僵。而“蓬空”与“煨烬”又暗示了孤儿的贫困。这里诗人用“蓬空”一词来形容孤儿的衣衫,形象地刻画出他的贫寒之状。“不得安”则表明了孤儿生活的艰辛。
“叫怒索饭饥无餐”,诗人进一步描写了孤儿的悲惨遭遇,孤儿因为饥饿而愤怒地要吃的,但他却无法得到食物。这里的“叫怒”与“饥无餐”都表现了孤儿的悲苦遭遇,而“叫怒”则表现出孤儿愤怒的状态,“饥无餐”则表明了他无法得到食物。
“乱离走窜千里山,荆棘蹲坐肤不完。”诗人继续描述孤儿的悲惨遭遇,他因为战乱而四处流浪,生活在山里。这里的“乱离走窜”与“荆棘蹲坐”都表现了孤儿的悲惨遭遇,而“荆棘蹲坐”则暗示了孤儿的艰难生活。
“失身被系泪不乾”,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孤儿的悲惨遭遇,他因为失去了家人而被绑起来,眼泪无法流干。这里的“失身被系”与“泪不乾”都表现了孤儿的悲伤之情,而“被系”则表明了他受到束缚的状态。
“父闻此语摧心肝”,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父亲听到儿子的遭遇后的心情。这里的“摧心肝”表达了父亲的悲痛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儿子的爱。
这首诗通过对孤儿悲惨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游子的深切同情和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歌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弱者的关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