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梁日将暮,游子安所从。
执手古路侧,征裾飘长风。
行行忽已远,眇若孤飞鸿。
人生非松乔,代谢自有终。
长当崇令名,赤心以为忠。

月夜拟李陵诗传 其三

【注释】

河梁:渡口。日将暮:太阳快要落山了。

游子:诗人自己。安所从:怎么走?

执手古路侧:在古老的路边握着手。

征裾:长袍,代指衣履。飘长风:随风飘扬。

行行:行走的样子。忽已远:不知不觉地越走越远了。

眇(miǎo):远。孤飞鸿:孤独的鸿雁。这里比喻自己像孤鸿一样飞向远方,表示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代谢:新陈代谢,生命不断循环。有终:总有终结的时候。

崇令名:追求美好的名声。

赤心:忠诚的心。以为忠:当作是忠的。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的一首拟古诗。此诗是拟乐府诗《杂曲歌辞·古歌》。

首句“河梁日将暮”,交代时间、地点。“日将暮”点出了时令,“河梁”点出了地点,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接着写:“游子安所从?”这是对前两句的回应,也是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安所从?”就是“怎么办”的意思,“游子”即游子诗人自己。诗人站在渡口上,望着西斜的太阳,想到自己不知何去何从,不禁悲从中来,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执手古路侧”一句,描写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情景。他们紧握着彼此的手,依依不舍地站在古路上分手。“执手”一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依依不舍之情。而“古路侧”则暗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地点是在一条古老的道路上。这句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征裾飘长风”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长风中行走的画面。诗人穿着长袍,随着长风飘动,仿佛在追寻什么。这句诗通过对诗人行走状态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行行忽已远”一句,表现了诗人与朋友分别后逐渐远去的情景。诗人沿着道路继续前行,不知不觉中越走越远了。这句诗通过时间的推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眇若孤飞鸿”一句,以孤鸿自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孤鸿象征着孤独和漂泊,诗人将自己比作孤鸿,意味着他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无助感。这句诗通过对孤鸿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人生非松乔”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看法。他认为人生的寿命有限,就像松树和乔木一样有生命周期,因此不能超越这个界限。这句诗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认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和无奈。

“代谢自有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理解。他认为生命的新陈代谢是无法抗拒的,因此每个人都要面对生命的终结。这句诗通过对生命无常的认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长当崇令名”一句,表明了诗人的追求和志向。他渴望得到美好的名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才华和品德。这句诗通过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志向,展现了诗人的精神风貌。

“赤心以为忠”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忠诚的坚守。他愿意用赤诚之心来表达自己的忠贞不渝,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忠诚。这句诗通过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坚定,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通过拟古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友情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