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兴渡口乱啼鸦,锦缆牵江目力赊。
六馆衣冠沦道路,三宫珠玉走风砂。
山川不尽心难老,岁月忧煎发渐华。
行到湘南归不得,倚门应是望天涯。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一
汪元量,字远孙,号水云,南宋诗人、遗民。他一生历经沧桑,身处乱世,却始终坚持着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亡国之恨的悲愤。《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一》正是他在此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不可知命运的恐惧。
“西兴渡口乱啼鸦,锦缆牵江目力赊。”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渡口景象,鸦雀乱叫声回荡在耳边,人们用锦缆牵引着江水前行。然而,诗人的目光却被远方的景色所吸引,他的视线似乎被拉长了,显得有些无力。这里的“乱啼鸦”象征着战乱带来的混乱与不安,而“锦缆牵江”则代表了诗人对归途的无奈与期待。
“六馆衣冠沦道路,三宫珠玉走风砂。”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影响,那些曾经的学士们,如今只能在道路上行走,而宫中的珍宝也随着战火飘散。这些诗句透露出诗人对国家衰败的痛心疾首。
接下来的句子“山川不尽心难老,岁月忧煎发渐华。”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恐惧。他担心自己的头发会因为忧虑而逐渐变白,而年岁增长却无法使他的心情平静下来。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行到湘南归不得,倚门应是望天涯。”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和对远方的无尽向往。在湘地以南,诗人无法返回家园,只能靠在门边望着遥远的天际,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更是对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的真实反映。汪元量的诗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影响了后世,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