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泥中人,今日花下客。
即时一杯酒,已胜风雨黑。
我来后花时,不及秾艳色。
生与天作花,已是花命厄。
沾茵与堕溷,要亦随所适。
谁能长腴红,而不变衰白。
惟应感流光,有酒日鼓瑟。

【译文】

昨天在泥泞中挣扎的人,如今已变成花下赏花的客人。

及时一杯酒,已经胜过风雨的黑暗。

我来到海棠树下时,不及海棠盛开时的鲜艳。

生与天作花,已是花命厄运。

沾着泥土或堕入粪坑,也随自己的方便行事。

谁能保持丰满红润,而不变衰白?

只能应感流光,有酒就弹琴鼓瑟。

【注释】

至:尽。

白水主人:即李白自称“白水郎”。

至:尽。

海棠:指牡丹,又名“花王”。

泥中人:喻指贫苦的劳动者。

客:客人。

即时:当时。

已胜:胜过。

秾艳色:浓艳的颜色。

生:自然地生长。

天作花:天然生成的花。

命厄:命运。

沾茵:沾污。

堕溷:堕于粪坑。

所适:所愿意。

肥红:肥美红润。

衰白:衰老白色。

感:感受。

流光:时光。

鼓瑟:弹奏琴瑟。此诗写诗人游观赏花,感慨人生。首联点出题意;颔联以饮酒比赏花,自比泥中人;颈联用对比手法,抒发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尾联则借乐天知命的思想,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赏花怀古之作。诗人在长安赏牡丹,见花落纷纷,不禁触景伤怀,写下了这首《赏牡丹》的小诗。这首诗写得明白如话,却又意味深长,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首句开门见山:“昨日泥中人,今日花下客。”诗人昨日还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泥中人”,今天却成了花下的赏花客人,这种巨大的变化,令人感慨万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概括了诗人一生的沧桑巨变。

次句“即时一杯酒,已胜风雨黑。”意思是说,即使只喝一杯酒,也已胜过风雨交加的夜晚。这里诗人以饮酒来比喻赏花,以风花雨夜来比喻人生的艰难困苦。这种比喻新颖贴切,既富有诗意,又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第三句“我来后花时,不及海棠下。”意思是说我来到海棠花开的季节时,已经错过了欣赏海棠之美的最好时机。这句诗表面上是说时间过得太快,来不及欣赏美景;但仔细品味,却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意。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四句“生与天作花,已是花命厄。”意思是说,花儿自然生长而成,已经承受了命运的安排。这里的花朵指的是牡丹,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其美丽动人的形象和高贵气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诗人将牡丹比作天降之花,赋予了牡丹以超凡脱俗的品格。同时,他也暗示了牡丹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第五句“沾茵与堕溷,要亦随所适。”意思是说,沾污和堕落是自然的规律,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顺其自然。这里的茵和溷都是指污泥和粪便,分别代表了纯洁和堕落两种不同的命运。诗人以这两种命运为例,告诫人们要正确处理人生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第六句“谁能长腴红,而不变衰白。”意思是说,没有人能够永远保持丰满的红润皮肤,而会变老变白。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易逝。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惋惜之情。

第七句“惟应感流光,有酒日鼓瑟。”意思是说,只有应该珍惜时光,有酒时就弹琴鼓瑟。这句诗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领悟。诗人以弹琴鼓瑟为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想。他主张要善于把握生命中的美好时刻,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不要虚度光阴。

这首诗通过对赏花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幸福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