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绝犹人迹,山空惟水声。
如何芳树里,不著杜鹃鸣。
笋市层层出,苗田寸寸耕。
缁流太清朴,亭榭不标名。

这首诗的翻译是:

路断绝人迹罕至,山上空寂只有水声。

在芬芳树丛中,杜鹃鸟为何不叫?

笋市层层叠叠,苗田寸寸耕作。

僧人清心寡欲,亭台没有名字。

注释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游历寺庙时所见的景象以及内心的感受。

首句“路绝犹人迹”表达了诗人对人烟稀少、道路荒凉的感慨。这里的“人迹”指的是人们留下的足迹,象征着繁华与喧嚣。而“路绝”则暗示着诗人已经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进入了一片宁静之地。

接下来“山空惟水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处的环境。这里的“山空”意味着山峦间空旷无物,给人一种空旷寂静的感觉;而“惟水声”则强调了只有水流的声音存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

第三句“如何芳树里”则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如此美好的环境里,却没有听到鸟儿的歌声?”这里的“芳树”指的是美丽的树木,它们通常与鸟语花香联系在一起。而诗人却感到失望,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里应该是鸟语花香的乐园。这种反差使得诗歌更加引人入胜。

第四句“不著杜鹃鸣”则进一步解释了诗人为何感到失望。这里的“著”是“有”的意思,表示应该有某种声音或景象。而“杜鹃鸣”则是指杜鹃鸟的叫声。诗人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为他认为在这个美好的地方,应该会有杜鹃鸟的歌声,但实际上并没有。这可能是因为杜鹃鸟并不经常在此地栖息,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它们没有出现。

接下来两句描述了笋市和苗田的景象。

“笋市层层出,苗田寸寸耕。”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市场场景,笋市层层叠叠地排列着各种各样的笋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描绘了一个辛勤耕耘的场景,苗田里农民们一寸一寸地耕种,期待着丰收的到来。这里的“层出”和“寸寸耕”都强调了忙碌和辛勤,展现了农民们的勤劳精神。

最后两句则是对僧人们对世俗名利的态度的描写。

“缁流太清朴”中的“缁流”指的是和尚们,他们身穿黑色的衣服,因此被称为“缁”。而“太清朴”则表达了他们追求清静简朴生活的理念。这里的“清朴”一词既指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指他们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最后一句“亭榭不标名”则进一步强调了僧人们对世俗事物的淡泊态度。他们不需要通过建造亭台楼榭来展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超脱物质的境界。这里的“标名”意味着炫耀或张扬自己的名字或地位,而“不标名”则表示他们并不需要这样做。这种超脱物质的精神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并保持内心的平和。

这首诗通过对游历寺庙时所见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美景的感受,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从而领悟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深刻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禅宗思想对于人生态度的影响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视。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尚待考证,但根据诗中的描述和情感表达来看,它可能是一首描述游历寺庙时的所见所感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