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酒陶元亮,名传尚有巾。
方成执鞭志,更着捧心人。
待菊须簪发,临流拟祓尘。
乃翁真处士,吾党祗闲民。
偶得巾样问老匠云正古漉酒巾也
漉酒陶元亮,名传尚有巾。
方成执鞭志,更着捧心人。
待菊须簪发,临流拟祓尘。
乃翁真处士,吾党祗闲民。
注释:
偶得巾样问老匠云正古漉酒巾也——偶然得到一个擦拭的巾子,就向老匠请教这巾子的名称,老匠说是古代漉酒用的巾子。
漉酒陶元亮,名传尚有巾。——漉酒的人是陶渊明,陶渊明的名作《五斗米诗》中就有关于“巾”的描述,可见这个巾子是有名望的。
方成执鞭志,更着捧心人。——方成(陶渊明)正在拿着马鞭(即执鞭),而你却要抱着心病之人(即捧着心人,比喻自己心中有所牵挂),这是在劝他不要过于操劳。
待菊须簪发,临流拟祓尘。——等到菊花盛开的时候,就要用它来装饰自己的头发,而面对流水时,也要想办法把身上的尘埃洗净。
乃翁真处士,吾党只闲民。——您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闲散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偶然得到一巾后,询问老匠得知这巾子是漉酒用的,又联想到了陶渊明,于是有了这首以问老匠为引子,以陶渊明自喻的七言律诗。
诗人通过与老匠的对话引出了对漉酒巾的好奇,这种好奇之情跃然纸上。接着,诗人通过对陶渊明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借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诗人以“方成执鞭志,更着捧心人。”为开头,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的劝诫之意。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执鞭志”和“捧心人”两个典故,既形象地描绘了陶渊明的形象,又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理解和关爱之情。
诗人以“待菊须簪发,临流拟祓尘。”为结尾,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的敬佩之意。这里,诗人以“待菊”和“拂尘”为线索,将陶渊明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展现出来。
诗人以“乃翁真处士,吾党祗闲民。”为总结,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的评价。这里,诗人以“乃翁”和“吾党”为对象,既肯定了陶渊明的身份地位,又表达了自己与陶渊明志同道合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陶渊明的赞美之情,又有对自己生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