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枕红衾晚意浓,啼莺大似不相容。
梦魂苦恨归来早,不尽瀛洲第一峰。
【注释】
梦断:指诗人在梦中醒来,不能继续入睡。梦断:形容梦境被惊醒。绣枕红衾:精美的刺绣枕头,红色的被子。晚意浓:傍晚时分的思念之情浓厚。啼莺大似不相容:鸣唱的黄莺好像和人不相容。啼莺:黄莺。莺啼声清脆悦耳而婉转,常用来比喻美妙动人的音乐。不相容:彼此不融洽。瀛洲第一峰:瀛洲,即瀛海,泛指神话中海上三神山之一。瀛洲第一峰:是瀛洲的最高峰。《旧唐书·李峤传》:“(李峤)尝作《汾阴颂》、《汾阳真人祠》及《岳宗神道碑》,其文并工。”
赏析:
此词以“梦断”开篇。开头两句写诗人夜半醒来,因思家念远而难以入睡,故用“梦断”二字起头。“梦断”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因思念家乡亲人而难以成眠的情状,也暗示出他因思乡心切而在夜间多次从睡梦中惊醒,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感情。“绣枕红衾晚意浓”,诗人点明自己是在夜晚,并且身居华贵的卧室之中,这既是对环境、身份以及情感状态的具体交代,也是为下文进一步描写自己的感情做铺垫。
“啼莺大似不相容”,这句诗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莺鸟鸣叫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但它们却不会像人一样懂得欣赏和理解这种美妙的声音,因此常常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这里诗人借用“啼莺”这一意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亲人的深深眷恋。“莺啼声清脆悦耳而婉转,常用来比喻美妙动人的音乐。”这是对“啼莺”意象的具体解释。诗人通过这一比喻,将自己内心的思念之情与莺鸟的鸣叫声相比较,更加突出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深、之切。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梦魂苦恨归来早”,这句诗是诗人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苦恨”一词,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遗憾。诗人觉得自己应该早点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但却偏偏要等到深夜才能入睡,这让他感到十分难过和懊恼。这里的“苦恨”并非是对现实的不满或抱怨,而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不尽瀛洲第一峰”,这句诗中的“瀛洲”指的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而“第一峰”则是其中的一座山峰。诗人用“不尽”来形容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同无尽的大海一般无法填满、难以企及。这里的“瀛洲第一峰”不仅是对家乡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对自己心中向往之地的象征性表达。
这首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情感的表达以及意象的运用等手法,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