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也未入玉堂日,我亦忝荐金闺名。
三千里外嗟沦落,二十年馀异死生。
犹子初从雁门见,故乡能作龙泉行。
肠断东门别小阮,索诗相送若为情。
雁门送杨仲弘侄士耕归龙泉
伯也未入玉堂日,我亦忝荐金闺名。三千里外嗟沦落,二十年馀异死生。犹子初从雁门见,故乡能作龙泉行。肠断东门别小阮,索诗相送若为情。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丁复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对友情的珍视。
“伯也未入玉堂日,我亦忝荐金闺名。”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的渴望以及对自身才华的认可。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自己虽尚未进入仕途但已经自豪地被推荐至金闺(即朝廷或官府)中任职。这种自我肯定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的坚守和对前途的期待。
“三千里外嗟沦落,二十年馀异死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对彼此命运的担忧。诗人以千里之遥的距离和多年的分离,抒发了对朋友境遇的同情和对重逢的期盼。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展现了深厚的友谊。
“犹子初从雁门见,故乡能作龙泉行。”这句诗展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诗人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通过提到儿子初次从雁门归来的经历,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山川美景的赞美及对家人团聚的喜悦。同时,“故乡能作龙泉行”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自豪和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肠断东门别小阮,索诗相送若为情。”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分别时的情感体验。通过“肠断”这一强烈的感情表达,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分别的痛苦以及对友人深深的不舍。而“索诗相送若为情”,更是直接点明了离别的原因——因为无法抑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选择了以诗歌作为礼物,希望以此表达心中的不舍与祝愿。
《雁门送杨仲弘侄士耕归龙泉》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歌,更是一种对人生、对亲情、对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与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