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九月天雨霜,北风吹沙边草黄。
骍弓白羽黄金镝,虎皮蒙鞍悬两狼。
契丹小儿头半秃,生来湩饮常食肉。
弯弓射猎不遗镞,阿㕙但遣韩卢逐。
解鞍野食仍割鲜,止息还依沙草边。
同唱胡歌作胡语,醉来却枕穹庐眠。
嗟哉尔㕙良独苦,致身三月如何补。
纵然用作管城君,秦人少恩弃如土。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试题的考核意图;然后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注释以及作品背景来理解、分析诗歌。本诗是一首咏史诗,借咏张戡猎兔图,讽刺了契丹统治者穷兵黩武,残害人民的暴行。诗人在首联中,描绘了一幅北方边塞秋雨初晴的景象,勾勒出一幅苍茫辽远的边关画面:八月、九月天阴冷如霜,北风刮起黄沙,吹得天昏地暗。在颔联中,诗人用“骍弓白羽黄金镝”等词语形象地刻画出了张戡射杀虎豹的情景。尾联中诗人以“秦人少恩弃如土”一句抒发了对统治者的不满与讽刺,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
译文:
八月九日天气阴寒如霜,北风吹起漫天黄沙。红色的弓、白色的箭、黄金制的箭头,老虎皮蒙着马鞍,悬挂着两匹狼。契丹的小孩儿,生下来就被喂养,常常吃肉食。弯弓射猎毫不留情,连韩卢这样的名马也不放过。解下马鞍野餐,仍割取新鲜的猎物,停息时仍依傍着黄草。同唱胡歌,说着胡语,醉酒后却枕着毡房睡觉。哎呀呀!你是多么的不幸啊,身受如此折磨,怎么补得过呢?纵使被任用为管城尹,也得不到百姓的信任,被人们抛弃如同泥土。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以张戡猎猎情景为线索,借咏史讽当朝。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地秋雨刚停,北风吹沙,草木皆黄的荒僻景象。“八月九月天雨霜,北风吹沙边草黄。”写景虽不惊人,但意境苍莽悲凉。三、四句点明“赤弓白羽黄金镝”,写张戡猎猎情景。“契丹小儿头半秃,生来湩饮常食肉。”张戡是契丹人,从小被养大,吃惯了羊肉,所以有这样豪迈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五、六句写他挽弓射击,百发百中,箭无虚发。“弯弓射猎不遗镞,阿㕙但遣韩卢逐。”韩卢,良马名。“阿㕙”,即指阿谀。这里比喻那些趋奉权贵、谄媚逢迎的人。七、八句写张戡猎后野餐休憩,还倚傍着黄草树歇脚。“同唱胡歌作胡语,醉来却枕穹庐眠。”这里的“胡歌”,指胡人的曲调;“胡语”指胡人的言语。“穹庐”,即毡帐,这里指蒙古包。这两句写张戡饮酒酣畅后酣然入梦的情景。“嗟哉尔㕙良独苦,致身三月如何补?”结尾两句写张戡虽然身居高位,却不能尽职,反而受到人们的轻视。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权贵们的不满和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