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吹浪柳花香,春水还乘日计航。
天外青藜归太乙,人间□发老文昌。
疾风笔陈开生练,细雨书谈校底囊。
好为圣朝宣教铎,育才取次进明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题《送危伯明教授南归》中的“伯明”是指名位较高的学者,“教授”则是古代对教师的称呼。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乡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一、注释与赏析

1. 鲤鱼吹浪柳花香

  • 鲤鱼吹浪:这里用“鲤鱼吹浪”形容春风中柳树的香气四溢,仿佛有鱼儿在水中跃动,搅动着水面,激起了阵阵涟漪。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动态感,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柳花香:春天到了,柳树抽芽吐绿,散发着清新的香气。这种香气在春风的吹拂下,弥漫开来,让人心旷神怡。同时,柳香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2. 春水还乘日计航

  • 春水:“春水”指的是春季的江河流水,它代表着生命的源泉和自然的生机。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江河流水潺潺,滋养着大地和生灵。
  • 乘日计航:这里指利用太阳的光线来导航。太阳光可以照亮江河,帮助船只在水面上行驶。这里的“乘”字,既表示利用,也含有顺应、顺应自然之意。而“还乘”则意味着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人们可以利用大自然的力量,顺风扬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3. 天外青藜归太乙

  • 天外青藜:这里的“青藜”是一种植物的名字,通常用于比喻远大的理想或志向。它生长在高高的天际,象征着高远和纯洁。
  • 归太乙:太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仙人,他居住在天庭之中,是神仙的化身。这里用“太乙”代指仙境或理想的境地。将“天外青藜”比作归去的仙人,意味着追求者有着崇高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像青藜一样坚韧不拔,最终能够抵达理想的彼岸。

4. 人间□发老文昌

  • 人间:这里指的是人间的世俗生活。诗人在这里强调,尽管人们在尘世中忙碌奔波,但内心仍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 □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沧桑。诗人通过“□发老文昌”的表述,表达了对人们虽然年华已老但依然坚守初心、追求理想的赞美之情。

5. 疾风笔陈开生练

  • 疾风笔:这里的“疾风”形容书法的笔势迅猛有力,如同疾风般横扫纸面。而“笔”则是书写的工具,这里的“疾风笔”比喻的是书法作品的气势磅礴、力透纸背。
  • 陈开生练:这里的“陈”可以理解为陈述或展示的意思。而“开生练”则是指书法作品中展现出的生猛、灵动的气息。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书法家技艺精湛、笔下生花的评价。

6. 细雨书谈校底囊

  • 细雨书:这里的“细雨”指的是轻柔细腻的雨丝,如同诗人的心情一般温柔而细腻。而“书”则是书写、创作的过程,这里的“细雨书”比喻的是诗人在创作时心境平和、情感细腻的状态。
  • 校底囊:这里的“校”可以理解为审视、校核的意思。而“底囊”则是指书籍的最底层,即最基础的部分。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书籍整理、校核工作的严谨态度。

7. 好为圣朝宣教铎

  • 好为:这里的“好”表示喜欢、乐于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而“为”则是动词,表示从事、行动。所以“好为”就是指乐于从事某种活动或工作。
  • 宣教铎:这里的“宣”指的是传播、宣扬的意思,而“教铎”则是指用来传道教化的象征性工具或标志。整个词语组合表达了作者愿意积极承担起教育民众、宣扬正道的责任和使命。

8. 育才取次进明光

  • 育才:这里的“育”可以理解为培养、教育的意思。而“才”则是指才能、人才。所以“育才”就是指培育人才、教育后代的过程。
  • 取次进明光:这里的“取次”可以理解为随意、从容不迫地。而“进明光”则是指提升自己的地位或名誉。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学识提升的重视以及对于社会地位提升的渴望。

二、译文

鲤鱼吹浪柳花香,春水还乘日计航。
天外青藜归太乙,人间□发老文昌。
疾风笔陈开生练,细雨书谈校底囊。
好为圣朝宣教铎,育才取次进明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对友人归乡的祝愿,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同时,通过对友人归乡的祝福和表达个人修养的追求,也体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