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湖上读书多,束帛戋戋忽见过。
霄汉明良图治理,林泉英俊遍遮罗。
登朝簠簋材偏美,调鼎盐梅味较和。
只恐西风秋欲起,四鳃回忆渺烟波。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频年湖上读书多,束帛戋戋忽见过。
  • 频年:连续多年。
  • 湖上读书多:在湖边长时间地读书,强调对知识的深入探索和学习。
  • 束帛戋戋:形容书简虽小但价值高。
  • 忽见过:突然被见到。
  • 赏析:诗人表达了自己长时间在湖上阅读书籍,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充满追求知识的热情,这种精神是值得尊敬的,也反映了一种淡泊名利、注重精神世界的高尚情操。
  1. 霄汉明良图治理,林泉英俊遍遮罗。
  • 霄汉:指天空。
  • 明良:明智且有才能的人。
  • 图治理:有志于治理国家。
  • 林泉英俊:指有才华的士人。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理想化的画面,即天空中的智者(如君王)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能力,而那些生活在山林之中的才俊则以他们独特的才华和德行影响着社会。
  1. 登朝簠簋材偏美,调鼎盐梅味较和。
  • 登朝:进入朝廷。
  • 簠簋: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这里象征朝廷的礼仪。
  • 材偏美:个人才能出众。
  • 调鼎盐梅:调味用的工具,比喻掌握着重要事务。
  •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来突出主人公的才能和贡献,表明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朝廷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为国事操劳。
  1. 只恐西风秋欲起,四鳃回忆渺烟波。
  • 西风:秋天的风。
  • 四鳃:比喻诗人自己。
  • 赏析:诗人担心随着秋季的到来(暗示时间的流逝),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将会逐渐被遗忘,如同秋风中飘动的烟波一样,难以持久。这里的“四鳃回忆”既形象又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过去努力的回忆和感慨。

译文:

频频年来我常在湖边的书斋里沉浸书海,直到有一天被一位远方的朋友突然拜访。他手持的一束薄绢,虽然简陋却充满了深厚的情谊。
在天空和国家治理方面,我有清晰的目标和卓越的才能,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我也希望能在朝廷中发挥我的才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面对未来,我时常感到忧虑,害怕随着秋风的到来,我所付出的努力和成就将逐渐被人们忘记。就像那随风飘散的烟雾一般,难以留下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知识追求与政治抱负的抒情诗。通过对频繁在湖上读书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诗中对友人来访的情景以及其带来的礼物(束帛、四鳃)的描述,增添了情感的交流和文化的深度。此外,通过对天空和国家治理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心。最后,通过对秋天和时间流逝的感概,体现了诗人对现实无奈及对未来的担忧。整体而言,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表现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和时代情怀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