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亲已云竟,思亲那可忘。
写亲藏魄处,朝夕似亲傍。
注释:藏亲,把亲人的画像藏在心中。
思亲,思念死去的亲人。
写亲,把亲人的画像写出来。
藏魄处,指把亲人的画像藏在心里的地方。
写亲藏魄处,意思是说,在画这幅图的时候,我把亲人的画像藏在心里。
朝夕似亲傍,意思是说,画出来的亲人就像在身边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许昂宵写给他已故妻子的悼念之作。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藏亲已云竟,思亲那可忘。
写亲藏魄处,朝夕似亲傍。
注释:藏亲,把亲人的画像藏在心中。
思亲,思念死去的亲人。
写亲,把亲人的画像写出来。
藏魄处,指把亲人的画像藏在心里的地方。
写亲藏魄处,意思是说,在画这幅图的时候,我把亲人的画像藏在心里。
朝夕似亲傍,意思是说,画出来的亲人就像在身边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许昂宵写给他已故妻子的悼念之作。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行香子 其一 【注释】①祗园,梵语“祇陀林”的简称。②逃禅:逃避世俗的纷扰和烦恼。③中安:指禅宗中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旨。④素:原指洁白,这里代指经书。⑤颠:指神智颠倒。 译文:我到寺庙去,看见上人正在谈笑风生,谈论神仙之事。他谈到佛教教义,人们就纷纷躲避开去,不愿听他讲话了。他谈得兴起时,舌头底下就像掀起波浪,风月之间吟诵着佛经,好像已经悟道成佛,辩才无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欣赏。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词。 诗句翻译: 1. 寒消雪点,暖弄烟丝,又去年时候。 - “寒消”表示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寒冷已消散。“雪点”指的是雪花消融。“暖弄烟丝”描述温暖的春风轻拂着柳条。整体意思是春风吹过,带来了温暖与生机,仿佛回到了去年这个时候。 2. 蕙芽初透。 - “蕙芽”指的是蕙草的嫩芽
墨竹 寒窗的夜晚,细风徐徐吹过,带来阵阵细微的声音。凉池中夏日的阴影,显得格外清凉幽静。 碧空如洗,隐隐传来凤鸣声,仙人在哪里悠然吹奏着笙? 【注释】: 1. 墨竹:指墨色画的竹子。 2. 寒牖:寒窗,寒冷的窗户。 3. 晚风声细:晚风吹得声音很细小。 4. 凉池:清冷的水塘。 5. 阴清:阴凉而清晰。 6. 隐隐:隐约地。 7. 碧云:青色的天空。 8. 鸣凤:凤凰的叫声。 9. 仙人
【解析】 “漾水迢迢远空,当楼历历遥峰。”意思是:远山楼高耸云天,俯瞰水面,水波荡漾,远远望去,就像一片渺茫的蓝天,而那层层叠叠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高卷湘帘独坐,烟中几朵芙蓉。”“高卷”即展开的意思;湘帘是湖南的名产,用竹条编制而成的帘子。此句写诗人在楼上凭栏远眺,眺望远处的群山和江水。 【答案】 译文: 遥远的水天相连,楼高云阔,望不见尽头,而远处的群山和江水,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诗句解释: 1. 高树颠风,疏篁啸雨:形容风声和雨声在高大的树木上回荡。 2. 青山绕屋云来去:描绘出一幅山水环绕、云雾缭绕的景象。 3. 出林残磬讽经馀,扑帘轻雾烧香处:描述了出林后的寺庙中,钟声还在回响,而烟雾弥漫之中,有人在烧香祈祷。 4. 闲客相过,仙踪偶驻:指偶尔有客人经过,但更多的时候是仙人停留。 5. 山僧更解留人住:山中的僧人更能懂得挽留客人。 6. 夜窗灯火茗鸥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题考核诗句内容的理解,注意重点字词的含义和手法,同时将选项内容与原句对照,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1) “烟楚苍茫际晓”意思是:烟雾弥漫的远方,在黎明时分笼罩着一片苍茫。“烟楚”指烟雾迷蒙,“苍茫”指广阔无垠,“际晓”指在黎明时刻。译文是:烟雾弥漫的远方,在黎明时分笼罩着一片苍茫。 (2) “霜空浩荡凝秋”意思是:霜白色的天空浩瀚辽阔
注释:溪上人家烟炊袅袅,雪后鸿雁踏沙留下踪迹。 双崖之间道路幽深,花木丛中几棵枇杷树盛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冬日景象。首句“溪上人烟钓家”写出了钓鱼人家的生活状态,溪上人家炊烟袅袅,生活恬静安逸,渔人在溪上捕鱼,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第二句“雪馀鸿迹泥沙”描写了冬天的景象,雪花飘落,鸿雁归来,它们在河里留下了足迹,在泥沙中留下了痕迹。第三句“路入双崖窈窕”描绘了一条通往山间的道路
解析 1. 诗句解读 - “青山相送迎”:这句描绘了一幅青山与来访者相遇的场景,表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相送迎"暗示了双方的友好交流。 - “访王光福之常烟水居”:这里的“王光福”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而“烟水居”则可能意味着一个靠近水面的地方,环境宁静优美。 - “烟苍苍。水茫茫”:使用重复的词汇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苍苍"和"茫茫"形容水天一色,无边无际。 -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有六十六字和七十八字两种格式。此调以《如梦令》、《忆仙姿》为正体,其前后片各四句,韵同《清平乐》,但第四句末一字谐入庚韵者,读去声,或读上声;第五句末一字谐入下平声;第六句则不拘韵。 雪景便面:指雪景如画一般美丽。便,美好。 满眼落花飞絮:满眼都是飘零的花瓣、柳絮。落花飞絮,指春天里飘零的花瓣、柳絮。 回首琼林玉树:回头望见琼林玉树。琼林,指皇宫中的花园
【注释】 秋水晴霞:秋天的水色与晴朗的彩霞交映。 客里光阴:客居中的光阴,指客居生活的时间。 那更是:更加是。 厌厌春雨:绵绵不断春雨。 沾帷湿幔:沾湿了帷帐、窗帘等。 十日晓寒添故絮:十天前就感到寒冷,现在又增添了新的寒意。 一天暮色凄平楚:一天傍晚天色凄凉,景色萧条,如同楚国的平野。 东楼柱:东边的楼台上的柱子。 芳草际:芳草地上。 烟横渚:水边烟雾弥漫。 修竹外,花连坞:茂密竹林之外
过西山海云院 苍崖压境竹缘坡,疏雨苔花两屐过。 童子候门施问讯,老僧入座说伽陀。 茶屏古翠连枝巧,萝屋繁阴蔽暑多。 百丈泉头借禅榻,尧天安乐有行窝。 注释: 1. 苍崖压境竹缘坡,疏雨苔花两屐过。 —— 山崖陡峭,竹林环绕,细雨中的苔藓和花显得格外清新。走过山路,脚下的石板被雨水打湿,留下两道痕迹。 2. 童子候门施问讯,老僧入座说伽陀。 —— 年轻的僧人在门前迎接,问候客人
思缓堂 问法西来岁月侵,乡言都已变华音。望中故国天同覆,思入寒泉地更深。日出未回东海梦,花开长系北堂心。客衣尚有临行线,寸草春晖忍重吟。 注释: 1. 问法西来岁月侵,乡言都已变华音:询问佛法自西方而来,已经侵蚀了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乡言,指家乡的方言和习俗。 2. 望中故国天同覆:在远方望着故乡,感觉天空仿佛与故乡的天空一样低矮。 3. 思入寒泉地更深:思念深入到寒冷的泉水之中,更加深刻。 4.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1. "冠佩锵锵俨致斋":这里描绘了一幅庄重的仪式场景,人们穿着华丽的官服,手持冠饰,排列整齐地走进斋宫。这反映了古代官场的严肃和尊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场景的敬畏之情。 2. "清安堂上醮筵开":醮是道教的一种祭祀活动,这里指道士们聚集在清安堂举行醮礼。筵是宴席,开表示盛大的开启。这句诗描绘了醮礼的盛大场面
注释:桂树下,我弄着乐器奏笛,便有月光和香气相随而来,湿润了我的衣袖与衣裳。笛声中流淌的是如流水般的声音,幽远而清亮,仿佛是商音在演奏。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月夜下,诗人在桂树下吹响笛子的画面。诗人用“桂月”来比喻月亮,用“弄笛”来形象地表达自己吹奏音乐的动作。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美好的月夜景象。同时,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音乐相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
【注释】 题画八首其一是写一幅春山古寺图。浓翠:浓密的树木。岚:山间云雾。古寺:寺院。鸟啼:鸟鸣声。花落:花瓣飘落。禅关:指寺庙,也泛指佛门、寺院。 【赏析】 此篇为题画诗。诗人以“浓翠”总领全篇,勾勒出一幅春天里古寺周围繁茂的树木和缭绕的云雾的画面;接着以“春山古寺间”,点出了画面中的主体景物。“鸟啼”、“花落”,是画面中动态的景物;“曾共扣禅关”,是画面中静态的景物,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注释】: 题画八首 其二: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群山环抱溪流,晴空万里马儿行走在平坦的山路上,不辞辛苦地走远路。随处听到莺声啼鸣。 【赏析】: 《题画八首》是元好问的组诗作品,共八首,每首四句。此为其中第二首。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 前两句“群嶂绕溪青,晴来马足轻。”写画中的景物和诗人的感受。画中有山,山上有溪,而那溪水却因天晴而变得清澄见底,仿佛可以看见鱼儿在水中游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