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本兽属,野性殊不常。
俄然脱秽垢,冠盖儒衣裳。
敛丑著面具,向人舞郭郎。
跳踉媚小儿,寸得梨枣尝。
假彼草木味,换此虮虱肠。
终然匪我类,教养徒自伤。
不如夺衣巾,弃置山野傍。

【诗句释义】

猕猴,猕猴本兽属,野性殊不常。

俄然脱秽垢,冠盖儒衣裳。

敛丑著面具,向人舞郭郎。

跳踉媚小儿,寸得梨枣尝。

假彼草木味,换此虮虱肠。

终然匪我类,教养徒自伤。

不如夺衣巾,弃置山野傍。

【译文】

猕猴,猕猴本是野兽的一种,但它们却有着与一般野兽不同的习性。

突然之间,它们摆脱了身上的肮脏,戴上了儒雅的帽子和衣服。

收起原本丑陋的外表,装扮成了一副君子的模样,向人们表演舞蹈。

在孩子们面前跳来蹦去,尽情享受美食的味道。

模仿草木的气味,换取人类的虱子作为食物。

最终发现自己并非同类,却因为被人类饲养而感到痛苦。

还不如挣脱束缚,抛弃那些华丽的衣物和头饰,回到山林之中。

【赏析】

《猕猴》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一首咏物诗。此诗以猕猴为题,通过描写猕猴脱去了自己身上的污秽之后,穿上儒者的衣服,装出一副文士模样来逗弄孩子取乐,以此比喻世人追逐世俗浮华的生活,最后又因不能摆脱世俗的枷锁而深感痛苦。

首句点明猕猴本属野兽,但后来却变得不同寻常起来。这种变化是由于它摆脱了身上的污垢(指世俗的污秽)而获得的。第二句写猕猴脱去了污秽之后,戴上了儒者的冠帽和衣服。第三四句写猕猴收敛起自己的本来面目,换上一副儒者的面貌,来逗弄小孩子。“郭郎”指的是汉末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儿子蔡琰(字文姬),她聪明过人,善解音律,能弹琵琶。这里用“郭郎”来形容猕猴的举止非常合适。第五六句写猕猴在逗弄小孩子的时候,尽情地享受着人间美味的食物。第七八两句写猕猴为了得到食物,竟然不惜用身上最宝贵的虱子来换取世间的美味。第九十句写猕猴终于明白自己并不是人类同类,却被人类所养而感到痛苦。这是作者的感慨,也是对世态炎凉的真实写照。最后四句写猕猴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却又无法摆脱。于是只好放弃一切华丽的装饰,回到山林之中去寻找真正的自由。这首诗借猕猴之口,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深深厌恶以及对真正自由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