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锁绿苔新,庭空市井尘。
草青岩洞雨,松翠石林春。
初起名空在,留侯迹已陈。
玉箫声断久,片月下嶙峋。

【解析】

“晚回自赤松小桃源赋二首”:晚上回来时,自己来到了赤松小桃源赋诗。

颔联“径锁绿苔新,庭空市井尘。”:小径锁住了青苔,庭院显得空旷了。

尾联:“初起名空在,留侯迹已陈;玉箫声断久,片月下嶙峋。”:当初的名字还在,但人已经不在了。玉箫的声音早已断了,只剩下月亮照耀下的岩石嶙峋。

【答案】

译文:

傍晚回到自己的赤松小桃源,吟诗赋曲。

小径被青苔覆盖,庭院显得空旷。

草色碧绿,山岩中雨落如注,松树郁郁葱葱,石林的春意盎然。

当初的名字还在,但人已经不在了。玉箫的声音早已断了,只剩下月亮照耀下的岩石嶙峋。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园之景的留恋和对故人之思之情。

诗的前两句“径锁绿苔新,庭空市井尘”写诗人归来所见。门前的小路上长满了青苔,庭院里空空荡荡,只有尘土飘飞。这两句是虚写,通过描写诗人的归途、庭院、小路,来烘托诗人内心的孤寂、凄凉和伤感。

后两句“草青岩洞雨,松翠石林春”,写诗人归家后的所见所感。诗人漫步于山水之间,眼前的景象使他感慨万千:春天的山间,草木繁茂,溪流潺潺,岩洞深处细雨纷纷。然而,诗人的心情并不舒畅,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在此隐居过的日子,那时与友人共饮、谈心,多么惬意、自在啊!如今一切都已物是人非,诗人不禁感叹:当年隐居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

最后两句“初起名空在,留侯迹已陈”是诗人的感慨之词。当年隐居此地的人已不在了,而那曾经留下名字的石头也已被岁月磨灭,不复存在。诗人用“空在”一词,既写出了诗人对于故人的缅怀,又表现出诗人的失落和哀伤之情。

尾联“玉箫声断久,片月下嶙峋”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把昔日与今日进行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悲伤。诗人在此处将“玉箫”和“片月”这两个意象联系起来,使二者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同时,这也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高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