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随芳草踏斜晖,石径云深翠滴衣。
两袖天风明月上,杖头挑得树阴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意的基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赏析”,然后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分析诗人的情感、手法、语言等方面的内容,注意不要只答出某一方面的内容,应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分析。

晚步

偶随芳草踏斜晖,石径云深翠滴衣。两袖天风明月上,杖头挑得树阴归。

译文:偶然跟随那芳草在夕阳下漫步,石阶上云雾缭绕绿意盎然。两袖迎着天空的清风明月高照,手提拐杖走在树林里回家。

注释:①晚步:傍晚散步。②斜晖:斜阳。③石径:指小路上布满了石头。④云深:山中云海茫茫。⑤翠滴衣:形容树叶翠绿,像水珠一样滴到衣服上。(注:此处为拟人)⑥天风:天上的微风。⑦明月:指月亮。⑧杖头:拐棍顶端。⑨树阴:树木遮挡的阴凉之处。⑩赏析:这首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描写了作者晚步时的所观所感。首句写晚步之景,以“芳草”与“斜晖”点明时间地点;二句写石径云深,翠叶滴衣,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的自然画卷;三句写晚风送爽,明月当空,作者乘凉而行,悠然自得;末句写树阴遮身,杖头挑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及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晚步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写晚步之景,以“芳草”与“斜晖”点明时间地点;颔联写石径林阴,云深树密,翠叶滴衣;颈联写晚风明月,作者乘凉而行,悠然自得;尾联写树荫遮身,杖头挑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及对生活的热爱。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描写了作者晚步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写晚步之景,以“芳草”与“斜晖”点明时间地点;颔联写石径林阴,云深树密,翠叶滴衣;颈联写晚风明月,作者乘凉而行,悠然自得;尾联写树荫遮身,杖头挑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及对生活的热爱。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描写了作者晚步时的所见所感。

这首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描写了作者晚步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写晚步之景,以“芳草”与“斜晖”点明时间地点;颔联写石径林阴,云深树密,翠叶滴衣;颈联写晚风明月,作者乘凉而行,悠然自得;尾联写树荫遮身,杖头挑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及对生活的热爱。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描写了作者晚步时的所见所感。

名家点评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此篇纯写晚步景色。”(《读律佩兰轩评唐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