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能携一短筇,寺前突屼定何峰。
九天管籥来飞鹤,三岛楼台守蛰龙。
闲欲啸歌先目往,病嫌登陟转身慵。
西源山石东源水,岂但渠家有赤松。
诗句注释与赏析
深入探索诗人情感表达与艺术魅力
- 诗句原文
- 远眺能携一短筇,寺前突屼定何峰。
- 九天管籥来飞鹤,三岛楼台守蛰龙。
- 闲欲啸歌先目往,病嫌登陟转身慵。
- 西源山石东源水,岂但渠家有赤松。
- 译文解析
- 第一句“远眺能携一短筇”,描绘了诗人在远眺中手持筇杖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 第二句“寺前突屼定何峰”,通过描述寺前的山峰形态,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氛围。
- 第三句“九天管籥来飞鹤,三岛楼台守蛰龙”,运用神话色彩的语言,将飞鹤和楼台与自然元素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第四句“闲欲啸歌先目往,病嫌登陟转身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因身体不适而不愿攀登的心理。
- 关键词解释
- 筇:古代的一种轻便小手杖。
- 管籥:泛指音乐或乐器。
- 蛰龙:冬眠时潜伏于地下的龙。
- 赏析与批判性分析
- 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诗句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手法,如飞鹤、楼台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诗句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如对健康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文化背景探讨
- 诗句中的自然意象和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和文化传统,体现了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与欣赏。
- 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家乡山水的独特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 现代应用价值
- 诗句中的美学思想对现代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 通过学习和借鉴古人的文学表达方式,可以提高现代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