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馆荆南共苦吟,每于何处更关心。
樽移曲涧花千树,门掩疏灯雪一林。
谁与情亲逾骨肉,自怜年迈惜光阴。
孤城目尽云千里,惟有凄凉易满襟。

【注释】

荆:山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馆:客舍,指山馆。苦吟:勤苦地吟咏。每于何处更关心:每逢何时更关心?指何时何事最使作者关心。樽(zūn):酒坛。移:移动。曲涧(jìn)花千树:形容酒香飘荡在曲折的涧谷之中,好像有千朵鲜花盛开。门掩疏灯雪一林:形容夜晚,灯光稀疏如同雪花一样洒满树林。谁与情亲逾骨肉:谁和我有情义亲密超过兄弟骨肉之情?易:容易。

【译文】

我和你一同住在山馆里,一起在荆南山中刻苦吟咏;你在哪里还那么关心呢?

把酒坛移到曲涧边,香气弥漫着千朵鲜花盛开;把门掩上,只有稀疏的灯光照亮了雪白的树林。

谁比得上我们之间的感情亲近呢?我年岁已高,更加珍惜时光。

望着孤城远望到天际云层,只剩下一片凄凉,满襟都是忧愁。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六年(747),当时李白正在长安,而友人崔侍御则仍在荆州(今湖北江陵)。诗人回忆与崔氏兄弟在荆南山中同吟共咏的往事,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山馆荆南共苦吟,每于何处更关心。”写诗人与崔氏兄弟在荆南山中苦吟时的情景。他们三人同住一个客舍,经常在一起苦苦吟咏,但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们都特别关心彼此的生活与安危。这两句是全诗的起兴之处。

接着写“樽移曲涧花千树”,“门掩疏灯雪一林”,这是具体描绘两人饮酒赏景时情景,也是对前面二人同苦吟的深化。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曲涧中的花香,用“千树”来形容,既突出了花的繁盛,也突出了花香四溢。“门掩疏灯雪一林”则是从侧面写景,诗人把门前的雪景作为背景,烘托出室内的温馨气氛。

接下来写“谁与情亲逾骨肉”,诗人通过反问句式,表达了对崔氏兄弟的感情之深,超过了骨肉亲情。这一句既是对前面二人共同苦吟的深化,又是对前面二人同住山馆生活的深化。“自怜年迈惜光阴”两句是说,由于年老体衰,所以更加珍惜光阴。“自怜年迈”是说,自己年事已高,应当珍惜时光。诗人以“自怜”二字领起后文,表现了他内心的感慨。

最后两句“孤城目尽云千里,惟有凄凉易满襟。”“孤城”指荆州城。诗人站在孤城之上,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白云漫漫,看不到边际。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景色引发的情感流露。“惟有凄凉易满襟”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是写眼前所见之景,而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站在孤城之上,看到茫茫的白云,想到远方的家人朋友,心中充满了凄凉之感。而这种凄凉感又很容易填满他的心胸。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但在平淡中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