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名萧散客,结屋跨云根。
风月供千首,乾坤寄一樽。
孤钟临水寺,长笛落梅村。
读易筠窗下,超然隔世喧。

译文

我是一位逃避名望的散人,建了一座小屋在云根之上。
风吹月影供我吟诗千首,将我与乾坤寄寓于一樽之间。
钟声回荡在水边寺中,长笛吹落梅林间村庄。
在筠窗下阅读《易经》,超脱世俗,隔绝世间喧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诗人的生活场景和心境。诗人以“逃名萧散客”自喻,表达出对世俗名利的远离和追求内心的宁静。他选择在“云根”建起自己的小屋,象征着与世隔绝,寻找心灵的避风港。

“风月供千首,乾坤寄一尊”展现了诗人诗意生活的一面。他利用自然之美来激发灵感,将风、月、星辰等自然元素融入诗歌创作中。同时,他也将个人的宇宙观融入其中,用“乾坤”指代整个世界。这种对宇宙的宏观认识,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孤钟临水寺,长笛落梅村”描述了诗人生活环境中的宁静和美好。钟声悠扬,如同天籁之音,为诗人的隐居生活增添了一份宁静;而长笛的音符飘落在梅花盛开的村庄,更显得幽静而美丽。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心中的那份超然和宁静。

最后两句“读易筠窗下,超然隔世喧”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这里诗人通过在“筠窗下”阅读《易经》来寻找心灵上的平静和超脱。他用这种方式来隔绝外界的喧嚣和浮躁,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然。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自然环境、生活状态以及心灵感悟,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理想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宇宙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