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荫层峦,黛色入崖骨。
郁为翠雪浮,蒸滃香不歇。
融液作寒泉,飞迸出石窟。
不濯软红尘,空山泻明月。
《松下泉》
松荫覆盖层峦峰,山色深黛入岩骨。
翠绿浮沉于水间,蒸腾香气不中断。
泉水融化成寒流,从石窟中喷涌出。
泉水清澈不沾染,只洒落空山明月下。
注释:
- 松下泉:指在松树下流出的泉水。
- 长松荫:形容松树生长茂密,遮蔽了周围的环境。
- 层峦峰:形容山峰层层叠叠,如同层峦一般。
- 黛色入崖骨:形容山的颜色深深渗入岩石之中。
- 郁为翠雪浮:形容水中的绿色如同翠绿色的雪花般飘浮。
- 蒸滃香不歇:形容泉水蒸腾时散发出香气,并且香气不断。
- 融液作寒泉:形容泉水融化后变成了寒冷的水。
- 飞迸出石窟:形容泉水从岩石缝隙中飞溅而出。
- 不濯软红尘:形容泉水清澈,不会沾染到柔软的红尘中。
- 空山泻明月:形容泉水在空旷的山谷中奔流,月光倒映其中。
赏析:
《松下泉》是一首描写松树和泉水的诗歌。首句“长松荫覆盖层峦峰”,描绘了松树茂盛、覆盖山峦的景象;次句“山色深黛入岩骨”,进一步描绘了山色的深沉和岩石的坚固;三句“翠绿浮沉于水间”,形容水中的绿色犹如翠绿的雪花般飘浮;四句“蒸氲香气不中断”,则形容了泉水蒸腾时散发出的香气,并不断延续。最后两句“融液作寒泉,飞迸出石窟”形象地描述了泉水从岩石缝隙中流淌的情景;“不濯软红尘,空山泻明月”则进一步突出了泉水的清澈与纯净,以及它所带给诗人的美好感受。整首诗通过对松树与泉水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