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尊崇盛典扬,诏迁玉德殿西廊。
大官供帐调珍膳,内相传宣饮御觞。
授业惭无师道立,明伦喜见国家昌。
皇风即日还三代,杞梓楩楠尽栋梁。

十月十二日奉诏以玉德殿西室为宫学大宿卫官等二十五人行弟子礼作

学校尊崇盛典扬,诏迁玉德殿西廊。

大官供帐调珍膳,内相传宣饮御觞。

授业惭无师道立,明伦喜见国家昌。

皇风即日还三代,杞梓楩楠尽栋梁。

【注释】

(1)“十月”句:指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宫中设置国子监。

(2)“学校”二句:指唐代的太学、广文馆。

(3)“大官”句:指太官(主管膳食)、尚食(主管进献饮食)、尚药(主管医药)三署。

(4)“内传”句:中书省传达命令。

(5)“师徒”句:指国子祭酒(国子监长官)、司业(国子监副长官)、博士(国子监教官)等官员。

(6)“皇风”二句:《尚书·大禹谟》:“惟帝念功,果亦克昌,厥后称旧,率由旧章。”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十一月十六日,因太常博士陆淳上《崇儒术以兴太平赋》而作。陆淳这篇赋,把儒术比作国家的栋梁,说:“今之儒者,皆如杞、梓、楠、樟,以为栋宇,非特饰观也。”意思是说,现在的儒术,就好比杞木、楠木、梓木、樟木,用来建造房屋,不仅是装饰而已。因此,皇帝下诏在玉德殿西廊设立国子监,选贤任能,培养人才。诗人对此表示祝贺。《诗经·鲁颂·泮水》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就是泮宫,此诗即以泮宫为题,赞美皇帝重兴儒学的举动。

首联点出主题。“学校尊崇”,承上启下,说明皇帝要重兴儒学,必须先建学校;“盛典扬”,说明学校是弘扬儒学的重要场所。这一句概括了下文所写内容。

颔联具体描绘了皇帝对儒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朝廷对儒学的推崇态度。

颈联赞扬皇帝重视儒学,认为皇帝的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皇帝重兴儒学的期望和祝愿。希望皇帝能够像古代的圣君一样,重视儒学,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