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官鹄立紫宸居,丞相传宣出玉除。
授业虎门侪下考,升班凤阁侍中书。
琼林春绕唐瀛岛,缃帙星罗汉石渠。
拜服恩袍惭不称,愿因笔谏罄愚疏。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是宋朝时期的文学家苏轼。诗的标题是《和子由除官到任寄题驿舍三首 其三》,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诗句解读:

  1. “千官鹄立紫宸居” -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在紫宸殿(皇宫的主要建筑)接见百官的情景。
  2. “丞相传宣出玉除” - “丞相”是指宰相,“玉除”指的是皇帝赐予官员的玉玺。
  3. “授业虎门侪下考” - “授业”是指教学,”虎门”可能是指某个地名,“侪下考”意味着同僚们一起参加考试。
  4. “升班凤阁侍中书” - “升班”可能表示官职的晋升,“凤阁”可能是一个高级官员的职位,“侍中书”指侍从皇帝处理文书工作。
  5. “琼林春绕唐瀛岛” - “琼林”可能是指一个美丽的园林或者宫殿,“唐瀛岛”指的是中国的一处著名岛屿,“春绕”形容春天的景色美好,如诗如画。
  6. “缃帙星罗汉石渠” - “缃帙”是指古代书籍,”星罗汉石渠”指的是古代藏书的地方,可能是在山上或河边的石窟。
  7. “拜服恩袍惭不称” - “拜服”是指接受任命,“恩袍”指的是受恩赐的官袍,“惭不称”表达了诗人因为自己的能力和职位不相匹配而感到羞愧。
  8. “愿因笔谏罄愚疏” - “笔谏”是指通过文字表达意见,“罄”是全部用尽的意思,“愚疏”是指自己写的一些浅陋的建议或奏章。

译文:
当千官齐聚紫宸殿时,丞相宣布了新的任命。我被提拔为宣文阁鉴书博士。我与我的同事们一同参加了考试并得到了提拔,现在我在凤阁担任侍中书。我所在的琼林春色环绕着唐瀛岛上的园林,而我的书籍也收藏在石渠寺中。虽然我被任命为新职,但我知道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因此感到很惭愧。我希望能通过我的笔来表达我的意见,并尽可能地写出一份详尽的奏章。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自己被任命为新官的感概之作,表达了他在紫宸殿受封、考试成功以及获得新官职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身能力的担忧和对职责的忠诚。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生动,充满了文人墨客的豪迈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