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翠漂残霭,遥青出远岑。
天光通野水,云气乱秋阴。
貔虎空林外,龙蛇大泽深。
箕山无异梦,魏阙有初心。
鸠玉方仙杖,星徽拟舜琴。
不须弹别曲,江汉少知音。

【解析】

题便面:写景抒情。“近翠漂残霭,遥青出远岑。天光通野水,云气乱秋阴”四句为第一层,写景。前二句是说,眼前翠绿的树木倒映在残霞中,远处苍茫的山峦露出峰巅;天光映照着广阔的田野水网;秋天,阴云笼罩着大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清丽宁静的秋日山水画。“貔虎空林外,龙蛇大泽深。”这是第二层,写山林。“貔虎”指猛兽;“龙蛇”指蛟龙和蜿蜒的蛇。这两句是说,山林间有猛兽盘踞,也有龙蛇潜藏。“箕山无异梦,魏阙有初心。”这是第三层,写志向。“箕山”是指商末周初的贤人箕子,他因纣王荒淫暴政而忧心忡忡,于是离开故国,隐居于箕地。“魏阙”是古时宫城上的楼观;“初心”即初心不改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我虽然已远离故土,但志向依然如旧。“鸠玉方仙杖,星徽拟舜琴。”这是第四层,写归隐之趣。“鸠玉”指用鸠鸟羽毛装饰的玉杖;“星徽”指镶嵌着星星图案的徽针或印章。这是说,我手持鸠鸟羽毛装饰的玉杖,正像传说中的舜帝一样,准备弹奏一曲美妙的乐章。“不须弹别曲,江汉少知音。”这是第五层,写感慨之情。“不须”即不必。“江汉”泛指南北地区的河流。“知音”指知心的朋友或志同道合的同志。这两句是说,既然已经远离了官场,就不必再演奏那些离群索居者所唱的歌了,因为江汉一带很少能遇到知己啊!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隐者对隐居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自然图景,又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此诗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景。诗人先从视觉角度写景,然后从听觉角度写景,最后又从嗅觉的角度来写景。第二部分是第二层,写山林。这一层共写了五句,前两句是说山林中的猛兽和蛟龙,后三句是说山林中的溪流和瀑布。第三部分是第三层,写志向。这一层共写了两行,前一句说志向不变,后一句说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第四层是第四层,写归隐之趣。这一层共写了四句,前两句是说手执鸠鸟羽毛装饰的玉杖,准备弹奏一曲美妙的乐章,后两句是说江汉一带很少能遇到知己啊!最后一部分是第五层,抒发感慨之情。这一层共写了两句,前一句说不必再演奏那些离群索居者所唱的歌了,因为江汉一带很少能遇到知己啊!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音乐美,堪称绝唱。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夔州期间所作。当时杜甫正在夔州西郊白帝城避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