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揭日月行,孤抗群物纷。
任公戒天伐,首阳非全仁。
二途侔失得,寡昧将谁亲。
圣人无恒师,反侧意已勤。
愿处皞皞乡,遗身若飘云。
往止邈悠悠,礼义且无闻。
微躯焉足累,虚白庶怡真。
杂诗 其二十一
高揭日月行,孤抗群物纷。
任公戒天伐,首阳非全仁。
二途侔失得,寡昧将谁亲。
圣人无恒师,反侧意已勤。
愿处皞皞乡,遗身若飘云。
往止邈悠悠,礼义且无闻。
微躯焉足累,虚白庶怡真。
注释:
- 高揭日月行:意为高举如日月般的光芒。
- 孤抗群物纷:形容独自坚强,不受外界干扰。
- 任公戒天伐:任公,这里指代自然或天道;天伐,即自然的惩罚。
- 首阳非全仁:比喻坚守节操而不被诱惑。
- 二途侔失得:指两种道路都会导致得失的结果。
- 寡昧将谁亲:表示在道德上没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
- 圣人无恒师:意指圣人不需要固定的老师。
- 反侧意已勤:形容内心的焦虑不安已经达到了极点。
- 愿处皞皞乡:希望归隐于清静的乡村之地。
- 遗身若飘云:形容超脱世俗,像飘浮的云一样自由。
- 往止邈悠悠:表示过去的一切远去而不可追回。
- 礼义且无闻:意味着在礼仪和道义上的名声也已经消失。
- 微躯焉足累:表示自己的身躯微不足道,不值得牵挂。
- 虚白庶怡真:意思是保持心灵的纯洁,寻求真正的快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感慨和志向的杂诗。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高揭日月行”一句展现了诗人追求光明磊落、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这里的“日月”象征着光明和真理,表明诗人立志要追随这些高尚的理念。紧接着的“孤抗群物纷”,则描绘出诗人面对纷扰的世界依然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形象。
“任公戒天伐,首阳非全仁”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天道和个人道德的看法。诗人认为,天道自有其规律,而个人的道德修为则是决定命运的关键。这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在“二途侔失得,寡昧将谁亲”中,诗人指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都会带来得失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并不能让人真正理解和接近道德的本质。因此,诗人表达了对于道德迷失方向的担忧。
“圣人无恒师,反侧意已勤”一句,诗人用“无恒师”来批评那些只依靠外在教导的人,而强调真正的学问和道德应当来源于内心的觉悟和实践。同时,“反侧意已勤”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挣扎和不安的深刻感受。
“愿处皞皞乡”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在这里,“皞皞”是指宁静和谐的环境,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自我超越和心灵的自由。
“往止邈悠悠,礼义且无闻”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对过往的反思,意识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已经无法留下什么痕迹。这种对历史和过去的淡忘,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而“微躯焉足累,虚白庶怡真”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渺小与世界宏大之间差距的认识,以及追求心灵纯净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德和自然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