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泽万汇,河渠引通流。
绿竹北窗下,清阴被广畴。
禾黍满平野,三农喜登秋。
以慰高卧人,长歌肆百忧。
问君当丰年,百忧复何求。
吾闻成汤时,至德及冥搜。
大旱累七载,群黎暴怨尤。
况此季世民,何德承天休。
端恐不克任,方同沐徽猷。
愚夫恒多虑,坎壈迂远游。
念君非达者,戚戚杞人俦。
得酒且尽欢,终年保优游。
君看尧桀民,俱作一土丘。
文武仁义君,八百祚移周。
不见嬴氏虐,理极得宽柔。
吾徒且加餐,天孽故有由。

《雨后即事》是诗人舒邦佐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此诗,诗人描绘了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和农耕生活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下面将按照要求逐句对这首诗进行注释和赏析:

从“好雨泽万汇”开始,这句诗表达了对好天气下雨水滋润万物的赞赏。雨后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河水流动,绿竹在北窗下显得更加翠绿。这里不仅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雨后田园风光图,还隐含着对丰收的希望。

“禾黍满平野”,这句诗以禾黍(谷物)丰收的景象来象征着农民的努力获得了成果。这一句不仅展示了农田的繁荣景象,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

然后是“以慰高卧人,长歌肆百忧”,这句诗通过“高卧人”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对于那些悠然自得、享受生活之趣的人物的羡慕和向往。同时,通过长歌抒发忧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安。

“问君当丰年”到“吾闻成汤时”,诗人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引用古代成汤时期的政治清明,暗示自己期望能够像古代圣君一样,带来天下太平。而“大旱累七载”,则是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深刻描写,表达了对干旱造成的灾难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随后的诗句中,“况此季世民,何德承天休”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他认为当前的时代,民众难以承受如此大的自然灾害,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担忧。

诗人以“吾徒且加餐,天孽故有由”作结,既是自我安慰,也是对人民的鼓励。他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和平时光,并相信这是由于上天的恩赐而非偶然。

《雨后即事》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和农耕生活的美好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意、寄托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对雨后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与关切,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