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贵得一,人灵常昧初。
中和适体用,知及仁守诸。
诚者天之道,诚之人所逾。
体仁合天道,一本统万殊。
惟精故能一,惟一奠中居。
方寸既盎然,天光乃舒徐。
上人西方业,捷岐归正途。
匪曰学同源,诚身为已图。
皇皇炯四达,神明彻幽都。
盛德日辉光,泽媚深藏珠。
愿言法瞻顾,圆方窥楷模。
空虚可梯接,式用表根株。
【注释】
清虚:指道家的虚无。朗上人:僧人名。天道:指自然规律。贵得一:重视“道”。人灵:指人类。昧初:蒙昧无知。中和:适中、和谐。适体用:指符合人体的需求。知及仁:即智慧,通晓事理。守诸:保持。诚者:真诚的人。天之道: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诚之人所逾:真诚的人能超越自然规律。体仁:体会仁爱。合天道:与自然规律一致。一本:指一个根本。统万殊:统领众多差异的事物。惟精故能一:只有追求精纯的境界才能达到统一。惟一奠中居:只有坚持“一”的原则才能居于中位。方寸:心。盎然:充满生机的样子。天光乃舒徐:大自然的光明才显得舒缓和从容。上人西方业:指僧人在西方修行的功德。捷岐归正途:迅速找到回归正道的道路。匪:通“非”,否定的语气词。学同源:学习是源于共同的道理。诚心身为己图:诚心诚意地修身齐家治国。皇皇炯四达:辉煌照耀四方。神明彻幽都:神妙无比,能够到达幽冥之处。盛德日辉光:伟大的德行如同太阳般光辉耀眼。泽媚深藏珠:恩泽深厚,就像珍珠一样珍贵难求。法瞻顾:遵循前人的教诲。法:效法,遵循。瞻顾:回顾、思考。圆方:方圆,指天地万物。窥楷模:观察前人的榜样。
【赏析】
《清虚朗上人诗》为唐代诗人李翱所作五言律诗,共八首。此诗首句“天道贵得一”,表明作者主张天道就是自然规律,强调要珍视和顺应自然法则;次句“人灵常昧初”,说明人类常常蒙昧于自然规律,需要学习和领悟;第三句“中和适体用”,指出人应该懂得中庸之道,身体力行;第四句“知及仁守诸”,表明知识与仁义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坚守;第五、六两句分别论述了真诚与仁爱的重要性,强调了“诚”和“仁”是通向天道的途径;第七、八两句则表达了人生目标应该是追求精纯,以期达到“惟一奠中居”的境界;接着第八句“惟精故能一”,进一步强调了追求精纯的重要性;第九、十句又回到了“诚”与“仁”,阐述了真诚与仁爱的重要作用;第十一句“体仁合天道”表明通过实践仁爱可以与天道相融合;第十二句“惟精故能一”再次强调了精纯的重要性;第十三句“惟一奠中居”则进一步阐释了精纯对于人生的决定性作用;第十四、十五两句则提出了人生理想应当是追求高尚道德,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理想的方法;最后两句以对仗的形式收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思想深邃,体现了李翱对于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道德实践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