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早失恃,范姨鞠育慈。
大兵后凶荒,婴弱保年饥。
父子聚浃旬,未竟终天悲。
艰难德姨氏,诲养同已儿。
曰克自树立,姨氏复长离。
血泣服齐衰,终身痛无违。
薄禄不逮养,拳拳膺孝思。
猗欤孝子心,冥冥果有知。
寸草诚可达,号天挽春晖。
我歌孝慈行,令典敦民彝。
范慈母行义诗
【注释】1. 蔡子:指蔡邕的儿子蔡质。2. 范姨:指东汉末年名臣范滂之母。3. 凶荒:战乱。4. 婴弱保年饥:孩子幼小,父母双亡,饥饿难当。5. 父子聚浃旬:父子相聚不到十天。6. 艰德:艰难困苦的德行。7. 克自树立:能够自立为家。8. 冥冥:高远。9. 寸草诚可达:小草尚且可以到达春天,何况人呢?10. 挽春晖:挽回春天的阳光。11. 令典:古代的典范。12. 敦民彝:敦厚民风。
赏析:
这是一首赞颂范滂之母的诗。范滂之母,以“慈母”之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范滂传》记载:“滂母迁于江夏,居于土山,临大泽中。慷慨有气力,雄烈好兵,常慨然而叹曰:‘济时拯难之功,何必用兵!’”范滂的母亲范氏,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诗的首句“蔡子早失恃”,点明了诗人所要赞颂的对象——范滂之母,她早年间失去了依靠。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范母在丈夫去世后如何独自抚养儿子,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这里的“大兵后凶荒”,指的是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而“婴弱保年饥”则进一步描绘了范母如何在困境中保护年幼的儿子免于饥饿。
中间四句“父子聚浃旬,未竟终天悲;艰难德姨氏,诲养同已儿”进一步展现了范母的贤良淑德。范母与儿子虽然相聚的时间不长,但她始终坚守孝道,教导儿子要立志成才。这种深厚的亲情和教育,使范母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命运却并未因此眷顾他们。《范滂传》记载:“滂既至,乃见其兄子妇,谓滂兄子曰:‘汝兄弟门户殄瘁矣!’因号泣。”这一句表达了范母对儿子未来的担忧和不安。范母的这种忧虑,不仅体现在对子女的关爱上,更体现了她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她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赞颂范母的德行。他写道:“血泣服齐衰,终身痛无违”,表达了对范母无尽的敬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的“血泣”形象地描绘了范母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如同鲜血般涌流而出。而“终身痛无违”则表达了诗人对范母忠诚不渝、始终如一的品质的高度赞扬。
最后两句“薄禄不逮养,拳拳膺孝思;猗欤孝子心,冥冥果有知。”诗人感慨自己的贫寒身世,无法报答范母的养育之恩。但他仍然心怀感激,因为他知道范母的孝心和智慧是永恒不变的。这里的“猗欤孝子心”,表达了诗人对范母孝心的深深敬佩;而“冥冥果有知”则表达了诗人对范母智慧的深深敬畏。
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但意蕴深远。它通过赞美范母的德行和品质,传达了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观念的重视以及对家族伦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