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侯蕴雅量,直与东湖平。
朗朗甓社珠,流光射曾城。
昔为民社寄,吹万秀枯茎。
盱水韵玉琴,大邦戴休祯。
达人鄙轩冕,云卷去无停。
诛茅淮南岸,列帙圣贤经。
我里剩条桑,我田思力耕。
敛此济时略,散为山水情。
至今为治者,溢耳怀仪刑。
猗谁起安石,嘘洒为苍生。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
东湖草堂
吕侯蕴雅量,直与东湖平。
朗朗甓社珠,流光射曾城。
昔为民社寄,吹万秀枯茎。
盱水韵玉琴,大邦戴休祯。
达人鄙轩冕,云卷去无停。
诛茅淮南岸,列帙圣贤经。
我里剩条桑,我田思力耕。
敛此济时略,散为山水情。
至今为治者,溢耳怀仪刑。
猗谁起安石,嘘洒为苍生。
注释:
- 吕侯:指吕洞宾,唐朝道教著名人物,被尊称为“纯阳子”。他具有深厚的道学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 直与东湖平:形容吕洞宾的境界如同东湖一般高远。
- 朗朗甓社珠:甓社,指的是砖瓦铺成的街道或者建筑,比喻其坚固、平整;珠,喻指明亮的星星。这句诗描绘了吕洞宾的道行光明磊落,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璀璨。
- 流光射曾城:曾经城,指的是城市中的繁华之地,这里的“流光”是指时间的流逝。诗句表达了吕洞宾的道行能够照亮人间,让时间都显得明亮起来。
- 昔为民社寄:过去在人间寄居的时候。
- 吹万秀枯茎:这里比喻吕洞宾在人间传播道德,使万物复苏,枯萎的植物也重新焕发生机。
- 盱水韵玉琴:盱水,即今安徽省宿州市境内的淮河支流;韵玉琴,比喻吕洞宾的音乐如同美妙的玉琴声。这句话赞美了吕洞宾的品德高尚,如同玉琴般悦耳动听。
- 大邦戴休祯:大邦,指强大的国家;休祯,意为美好祥瑞。这句诗表示吕洞宾为国家带来了吉祥如意的美好景象。
- 达人鄙轩冕:达人,指有德行的人;鄙,轻视;轩冕,古代官员所戴的礼帽和官服。诗人认为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看重名利地位,而会选择离开官场,回归自然。
- 云卷去无停:云卷,比喻人的离去;去无停,表示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诗意味着那些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留恋世俗的名利地位,而是选择离开尘世,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 诛茅淮南岸:诛茅,指建造茅屋;淮南岸,指的是位于淮南江边的住所。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简陋却宁静的住所。
- 列帙圣贤经:列帙,整理书籍;圣贤经,指儒家的经典著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学习儒家经典的意愿。
- 我里剩条桑:我里,指自己的家乡;剩条桑,比喻家乡的田野风光。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 我田思力耕:我田,指自己的田地;思力耕,意思是要勤勉耕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业劳动的热爱和尊重。
- 敛此济时略:敛此,指积累这些知识和经验;济时略,指帮助时代。这句诗表示诗人希望能够用所学来帮助社会进步和发展。
- 溢耳怀仪刑:溢耳,指听到这些教诲后感到愉悦;怀仪刑,指铭记这些教诲。这句诗强调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
- 猗谁起安石:猗,同“悲”,表示感慨或赞叹的语气;起安石,指王安石,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赞美和敬意。
- 嘘洒为苍生:嘘洒,指施舍救济;为苍生,意味着为了百姓的利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