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容是清代诗人,其字为玉亭,号卧云,出生于大兴。
胡慎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她与她的姐姐胡慎仪、妹妹胡慎淑并称“胡氏三才女”,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她在文学方面的天赋,还反映了她在社会和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胡慎容是清代诗人,其字为玉亭,号卧云,出生于大兴。
胡慎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她与她的姐姐胡慎仪、妹妹胡慎淑并称“胡氏三才女”,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她在文学方面的天赋,还反映了她在社会和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诗句解释 1 “别景素四姊”: 此句描述了与四姐分别的场景,“素四姊”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人或群体,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2. “姊妹相依久”: “相依”意味着长时间在一起,共同生活。这表明姐妹们之间有深厚的情感联系。 3. “情亲胜弟兄”: “情亲”强调亲情的亲近和深厚,“弟兄”通常用来指兄弟。此句表示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超越了普通兄弟关系,达到了亲密无间的程度。 4. “忽惊南北别”:
菩萨蛮 人言我瘦形同鹤。朝朝揽镜浑难觉。但见指尖长。罗衣褪粉香。 若能吟有异。不管腰肢细。清减果如梅。凋零亦是魁。 注释: 1. 人言我瘦形同鹤:有人说我瘦得像鹤一样,身材修长。 2. 朝朝揽镜浑难觉:每天早晨我都照镜子,却总是觉得无法察觉自己的变化。 3. 但见指尖长:但是只看到手指变长了。 4. 罗衣褪粉香:衣服上的丝质布料随着时间褪去了原有的香气。 5. 若能吟有异
【注释】恍惚:神志不宁;飘飘:形容人飘忽不定;扶行:扶着行走;惊:感到惊异;倚卧:躺卧;疑雾:象雾一样迷茫;闻声似起风:听到声音好像有旋风在呼啸;那堪:哪堪;窗下:指室内的窗下;灯烛:灯光,代指灯火。 【赏析】 这是一首写病中所见所感的五言绝句。诗中的“恍惚”、“飘飘”二词写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惊”、“觉”两字又写出了他的身体感觉。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得简洁明快。 首句“惚惚魂无定”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确定答案。此题注意抓住“春残”的关键词分析,这是全诗的中心词。 【译文】 堂前春天已经离开人而归去,我独自把剩下的光辉付与品评。小径上愁绪弥漫着芳草的路,小桥横断流水落花的溪。无情的夜月能够相照映,有恨的流莺不要乱啼鸣。赢得诗人多少情意,碧桃枝头空自老在凄凄的雨霖中。 【赏析】
【注释】 罗袂香:形容女子的衣袖香气。 镜影:照在墙上的影子。 催人:使人感到时间流逝。 不是无情:并非没有情意,而是故地重游惹起思念之情。 往事徒悲肠断处:过去的事情只是让人感到悲伤,而无法忘却。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姐姐汪氏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思念远别的情人的幽怨之情。起句“罗袂香微风暗度”,点出闺房中的幽情;“佳节重逢,越自生愁绪”写女子与情人欢聚之后更加感伤。“镜影懒窥消几许”
诗句注释 1 云暗重门掩,烟深锁画楼:描述一种景象,云雾遮蔽了大门,烟雾弥漫着楼阁。 2. 故人千里梦,凉雨一天秋:表达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以及秋天的凉意与连绵不断的雨。 3. 别泪滩头水,离魂江渚流:分别时眼泪如河流般流淌,离别的情绪如同江水中的流魂。 4. 闷来谁共语,独自下帘钩:孤独中无人相伴,只能自己静坐,放下帘子,寻找内心的平静。 译文 秋日的细雨,仿佛在梦中将我唤醒; 远山如黛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秋夜 - 指秋天的夜晚,是这首诗的主题。 2. 白露澄清夜 - 白露节气时,天气变得凉爽,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水。这句话描绘了秋季清晨时分的宁静景象。 3. 遥空月似盘 - 描述天空中月亮的形状像盘子一样明亮清晰,给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感觉。 4. 庭阶流素影 - 描述月光洒在庭院的台阶上,形成明亮的白色影子。 5. 玉户不知寒 - 形容门扉或窗子因为洁白如玉(象征清冷
注释:在横江上,我看到了芦雁在秋风中留下的影子。楚岸湘波,事事都令人感到忧愁。我们都是水云乡里的游子,但归心却只能在荻花洲空自怅然。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和心情。诗人用“横江”、“片影”、“一声秋”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凄凉的画面,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楚岸湘波事事愁”与“归心空怅荻花洲”,表现了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望庐山:望见庐山。崔嵬:高峻。突兀,山势高峻而直立的样子。“迥”是远的意思。 【赏析】此诗描绘了庐山的秀丽景色,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用“吴楚”二字点出地点,用“环”字写出群峰环绕之势。次句写山峰的高大雄伟。第三句写峰顶云雾缭绕,给人以神奇之感。第四句写庐山的青翠欲滴,使人如痴如醉。末句写云在紫烟缥缈之处
罗袂香微风暗度。佳节重逢,越自生愁绪。镜影懒窥消几许,一枝愁压榴花雨。 岁月催人容易故。不是无情,故惹相思句。往事徒悲肠断处,双双燕子来还去
凌兴凤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字清湘,衡阳人。他的诗歌作品《清湘楼诗集》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凌兴凤的《清湘楼诗集》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清代中晚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文化的窗口
夏曾佑并非诗人,而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者、诗人和历史学家。他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之一,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是关于夏曾佑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夏曾佑(1863年—1924年),字遂卿,又作穗卿,号别士(一说笔名)、碎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自幼好学深思,涉猎广泛,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也有相当的素养。光绪十六年(1890年)
秋学礼是清代的诗人,字立亭,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他是近代民主革命女英雄秋瑾的高祖父。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1789年)秋学礼考中举人,并曾官任秀水训导。他的文学作品有《补斋集》,集中展示了他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才华。《望雪》便是其作品中的名篇之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