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春已背人归,检点馀光付品题。
曲径愁铺芳草路,小桥横断落花溪。
无情夜月能相照,有恨流莺莫乱啼。
赢得诗人多少意,碧桃空老雨凄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确定答案。此题注意抓住“春残”的关键词分析,这是全诗的中心词。

【译文】

堂前春天已经离开人而归去,我独自把剩下的光辉付与品评。小径上愁绪弥漫着芳草的路,小桥横断流水落花的溪。无情的夜月能够相照映,有恨的流莺不要乱啼鸣。赢得诗人多少情意,碧桃枝头空自老在凄凄的雨霖中。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元代至正四年(1344)春暮时节,是作者客居杭州时所作。首联写景,以景寓情;颔联写景,暗寓伤春之意;颈联抒情、议论兼用;尾联抒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切动人。

首联开门见山,直截点出“残”字:“春”字点明季节,交代了诗中描写的背景。诗人面对残春,触景生情,感叹春天的离去。

颔联写诗人所见。诗人站在堂前,看到曲径上覆盖着一层愁思,铺满芳草的小道被雨水打湿,小桥横卧在一片落花之中。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颈联写诗人所想。“无情夜月能相照,有恨流莺莫乱啼”,意思是说:无情的明月能与我相互照耀,有怨愤的黄莺请不要乱啼。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伤感。

尾联写诗人所感。“赢得诗人多少意,碧桃空老雨凄凄。”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为这美景赢得了诗人多少赞赏,但那美丽的桃花却在凄凉的细雨中凋零枯萎。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述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这首诗语言清丽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善于捕捉和表现景物特征,富有真情实感,是一篇优秀的咏物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