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公学徒真幻工,吾甥入室俞方从。
甥今主教俞方侍,弟子妙笔师高风。
颙师起诣僧中雄,俞方契谊相混融。
闲来挥洒起斑剥,暝色郁渤开鸿蒙。
孤峰南峙表天柱,一水东注环晴虹。
长林草屋倚怪石,苍藓古涧生秋容。
阴风惨慄啸虓虎,云气下上随飞龙。
老禅得此状无色,位置丘壑僧堂中。
僧堂东隐白雪壁,拂拭古意看题封。
鸾绫玉轴好神采,对镜情忘幻泡空。
空虚湛湛非影象,此意貌得非凡庸。
因师更觅太古画,羲圣无端一画穷。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昱方画赠远峰远峰求题 (第一段)

注释: “昱”可能指诗人或某位画家的名字,而”方”可能表示该诗的作者。”远峰”可能是一位寻求画师为其画作题词的人。
译文: (诗人)正画一幅赠送给远方的高峰,希望(画中之人)能为这幅画题字。

2. 壶公学徒真幻工 (第二段)

**注释:“壶公”可能是对某种神秘或超自然的存在的描述。”学徒”可能指的是学生或弟子。这里的”真幻工”可能是指画作或工艺的真实与虚幻。
译文: 壶公的学生们擅长于绘画或制作,他们的作品真实而富有变化。

3. 吾甥入室俞方从 (第三段)

**注释:“吾甥”指的是诗人的外甥,也就是诗中提到的学生或弟子。”入室”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高手。
译文: 我的外甥已经掌握了这门技艺,并成为了其中的高手。

4. 甥今主教俞方侍 (第四段)

注释: “主教”在此处可能意味着指导或教导。”俞方侍”可能是指受教的学生,或者是受到教导的弟子。
译文: 如今他正在指导或教导他的外甥,即那位已经掌握了技艺的人。

5. 弟子妙笔师高风 (第五段)

注释: “弟子”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学习者或追随者。”妙笔”意味着技巧高超的写作或绘画技艺。”师高风”可能是指追随或模仿一个有高尚品德或技艺的人。
译文: 他的学生用巧妙的笔法继承了老师的风格。

6. 颙师起诣僧中雄 (第六段)

**注释:“颙师”可能是诗中的人物名字。”起诣”可能意味着开始拜访或访问。”僧中雄”可能指的是一位僧人或者是一位在僧人之中很有名的人物。
译文: 这个名叫”颙师”的人开始拜访僧人,并受到了僧人中著名人士的关注。

7. 俞方契谊相混融 (第七段)

**注释:“契谊”可能指的是彼此之间的认同和友谊。”相混融”意味着彼此之间融合得非常好,没有隔阂。
译文: 俞方和他的朋友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的关系非常融洽。

8. 闲来挥洒起斑剥 (第八段)

**注释:“闲来”可能意味着闲暇时。”挥洒”可能指的是随意地涂抹或画画。”斑剥”可能是指画中的斑点或裂痕。
译文: 当人们空闲时,他们会随意地挥洒颜料,创作出带有斑点和裂痕的艺术作品。

9. 暝色郁渤开鸿蒙 (第九段)

**注释:“暝色”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天色。”郁渤”可能指的是浓密的云层或黑暗。”鸿蒙”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用来指代宇宙、天空等。
译文: 在傍晚时分,浓密的云层覆盖了天空,仿佛是一片混沌的世界。

10. 孤峰南峙表天柱 (第十段)

注释: “孤峰”可能指的是一座孤独的山峰。”南峙”可能指的是这座山峰向南矗立。”表天柱”可能是指这座山峰像是支撑着天空的柱子一样屹立不倒。
译文: 一座孤独的山峰向南矗立,它就像是支撑着天空的支柱一样高大。

11. 一水东注环晴虹 (第十一段)

注释: “一水”可能指的是一条水流。”东注”可能指的是这条水流向东流去。”环晴虹”可能是指在水流周围形成了彩虹这样的美景。
译文: 一条水流向东流去,它周围的景色美丽如画,形成了一道彩虹。

12. 长林草屋倚怪石 (第十二段)

注释: “长林”可能指的是茂密的树林。”草屋”可能指的是用草编织的房屋。”怪石”可能指的是奇特的石头。
译文: 茂密的树林旁,用草编织的房屋依偎着奇特的石头。

13. 苍藓古涧生秋容 (第十三段)

注释: “苍藓”可能指的是青苔。”古涧”可能指的是古老的山涧。”秋容”可能指的是秋天的景象。
译文: 古老的山涧旁,长满了青苔,展现出秋天的美丽景致。

14. 阴风惨慄啸虓虎 (第十四段)

注释: “阴风”可能指的是寒冷的风。”惨慄”可能指的是让人感到恐惧。”啸虓虎”可能是指怒吼的老虎。
译文: 冷风吹过,让人感到恐惧,好像怒吼的老虎在咆哮。

15. 云气下上随飞龙 (第十五段)

注释: “云气下上”可能指的是天上的云气流动的样子。”随飞龙”可能是指云气跟随龙的形态在空中飘动。
译文: 天上的云气流动的样子像龙,它们随着龙的形态在空中飘动。

16. 老禅得此状无色 (第十六段)

注释: “老禅”可能指的是一位年长的禅师。”得此状”可能指的是领悟到了这些景象的本质。”无色”可能指的是禅宗追求的超越世俗的境界。
译文: 年长的禅师通过观察这些景象,领悟到了它们的本质,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界。

17. 位置丘壑僧堂中 (第十七段)

注释: “位置丘壑”可能是指把山水景物摆放在寺庙中。”僧堂中”可能指的是寺庙里的僧房或佛堂。
译文: 年长的禅师将这些山水景物摆放在寺庙中,让它们与僧房或佛堂相融合。

18. 僧堂东隐白雪壁 (第十八段)

注释: “僧堂东隐”可能指的是寺庙东侧隐藏的地方,可能是一个幽静的地方。”白雪壁”可能指的是白色的墙壁。
译文: 年长的禅师把这些山水景物摆放在寺庙东侧的隐藏地方,那里有白色的墙壁供人欣赏。

19. 拂拭古意看题封 (第十九段)

注释: “拂拭”可能指的是清理或整理的意思。”古意”可能指的是古老、传统的意境。”题封”可能指的是书写或题字。
译文: 年长的禅师清理或整理这些山水景物,然后在上面题写了一些字,以表达他对传统和自然的敬意。

20. 鸾绫玉轴好神采 (第二十段)

注释: “鸾绫”可能指的是华丽的织物。”玉轴”可能指的是精美的书卷。”好神采”可能指的是具有生动的描绘或表达能力。
译文: 这些精美的书卷上,华丽的织物上,都展现了生动的神采,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性。

21. 对镜情忘幻泡空 (第二十一段)

注释: “对镜情忘”可能指的是面对镜子时,情感变得深沉或忘我。”幻泡空”可能指的是虚假、短暂的事物,如水泡、幻象等。
译文: 面对镜子时,他的情感变得深沉,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中,一切都显得如此短暂而虚幻。

22. 空虚湛湛非影象 (第二十二段)

注释: “空虚湛湛”可能指的是虚空、虚无的状态。”非影象”可能指的是不是通过视觉所能感知的图像或形象。
译文: 这种状态既虚无又深邃,不是通过视觉所能感知的,而是超越了形象和意象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宁静、深远的自然美和禅宗的超然境界。诗人通过精细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禅宗精神的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