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从猛虎食,渴酌天池泉。
天池清且远,猛虎食恒鲜。
莫以松柏贞,不树桃与李。
莫以刍荛贱,鄙言不入耳。
慷慨求衣食,直道偏荆杞。
有异春华荣,不同秋霜死。
古之英雄人,岂得处疑似。

【注释】

行:古代的一种韵文形式,类似于现代诗歌。君子行:指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君子的诗。猛虎食:比喻饥寒交迫时的生活困境。酌:斟,取。天池泉:天上的泉水,象征清高纯洁。贞:忠诚,坚贞。刍荛(cháo ráo):割草打柴的人。鄙言:粗俗之言。荆杞:荆棘和杞柳,比喻贫贱的生涯。

【译文】

饥饿时像猛虎一样吃,口渴时像从天池中取水般地饮。

天池的水清澈而深远,但猛虎吃的食物却很少。

不要以松柏的坚贞为榜样,也不要树桃李之花来装饰自己。

不要因为割草打柴人的地位卑贱,就认为粗俗的话不值得一听。

慷慨追求衣食之需,坚持正直之道偏安于荆棘与杞柳之间。

即使春华盛开荣光四射,也难比秋天霜打的果实更显尊贵。

古代的英雄豪杰,岂能在疑惑之中苟且偷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君子行》。全诗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行为和处世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君子品质的赞赏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首句“饥从猛虎食,渴酌天池泉。”以猛虎喻君子,天池泉喻贤德。猛虎虽凶猛但食物少,象征君子身处困境却不改其志;天池泉水清澈甘甜象征着贤德之人所得到的尊重和赞誉。

次句“天池清且远,猛虎食恒鲜。”进一步强调了君子的高尚品质,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们依然保持着清纯无暇的品质。

三句“莫以松柏贞,不树桃与李。”则批评了那些外表看似忠诚,内心却贪婪的人。松柏虽然高大挺拔,但是过于坚硬,不易弯曲;而桃李则柔韧可弯,更容易适应环境。因此,不能只看到松柏的坚韧不拔,而忽略了桃李的灵活多变。

接下来“莫以刍荛贱,鄙言不入耳。”则指出,即使是地位低微、被人轻视的人,他们的言语也是值得倾听的。这是因为他们的言辞往往更加真实、直接,能够反映出社会的真相和问题。

然后是“慷慨求衣食,直道偏荆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正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尽管生活艰难,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物质所动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一句“有异春华荣,不同秋霜死。”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君子和小人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命运虽然有所不同,但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却是相等的。

整首诗通过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现实的看法。他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要保持坚强和勇敢,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和理智,不为世俗所迷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