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憩龙虎,天关地轴相骞踞。
就中真灵呵护神仙居,玄圃阆风无闲住。
阳平治𨽻青城山,飞度此地成还丹。
温温炉鼎崛起仙岩畔,绵绵嗣系郁罗班。
千有馀年犹龙宏教起,累朝锡号侈爵四海崇高美。
至道忘忘湛一真,至人无我为元始。
辅元翊运禆化工,窍补混沌天玲珑。
奇山射的峰峦似怪石,凤麟洲渚同鬼工。
绝岩呈巧搆,龙井古壑开幽宫。
以诚投之致应格有物,往复施报无终穷。
尘湖琵琶接突兀,云林白马拱卫当成功。
天上地下三十六,一轘辕中幻海屋。
太和元化体同仁,一气相亲自敦睦。
吾甥眉宇真天人,帝锡玉笈金宫箓。
金宫箓,集百祥,臻五福。
臻五福,公侯名爵位神仙,不与忧患承天禄。

诗句解析:

  1. 三十年来憩龙虎 - 表示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诗人曾在龙虎山停留或居住。
  2. 天关地轴相骞踞 - 描述天地之间的天然屏障,如门户一般高耸。
  3. 真灵呵护神仙居 - 指龙虎山上真灵的保护,使得这里成为神仙般的居住地。
  4. 玄圃阆风无闲住 - 玄圃和阆风是神话中的仙境,无时无刻不在此地。
  5. 阳平治𨽻青城山 - 在青城山进行治理工作,强调其重要性。
  6. 温温炉鼎崛起仙岩畔 - 用炉鼎比喻道教修炼,强调其在仙境中的地位。
  7. 绵绵嗣系郁罗班 - 延续不绝的道教文化,如同织布般连绵不断。
  8. 千馀年犹龙宏教起 - 历经千馀年,道教教育仍广泛传播。
  9. 累朝锡号侈爵四海崇高美 - 历代皇帝赐予道教封号,使其在天下享有崇高地位。
  10. 至道忘忘湛一真 - 达到最高境界,忘却一切,追求真理。
  11. 至人无我为元始 - 达到无我和宇宙本源合一的境界。
  12. 辅元翊运禆化工 - 辅助元始,推动宇宙的运行。
  13. 窍补混沌天玲珑 - 用窍补天,使天空变得清晰明亮。
  14. 奇山射的峰峦似怪石 - 描述山峰奇特,犹如怪石般自然。
  15. 凤麟洲渚同鬼工 - 凤麟洲渚与鬼斧神工一般,美丽而神奇。
  16. 绝岩呈巧构 - 绝岩之上展现出精巧的结构。
  17. 龙井古壑开幽宫 - 龙井旁的古壑开辟了幽静的宫殿。
  18. 以诚投之致应格有物 - 诚心对待事物,得到相应的回报和回应。
  19. 往复施报无终穷 - 循环往复地施予和回报,永不枯竭。
  20. 尘湖琵琶接突兀 - 尘湖上琵琶声与突兀的自然景观相接。
  21. 云林白马拱卫当成功 - 云林中白马拱卫,预示着成功的来临。
  22. 天上地下三十六 - 描述天地间有三十六种变化。
  23. 一轘辕中幻海屋 - 一车轮之内,有如同海屋般变幻莫测的空间。
  24. 太和元化体同仁 - 太和之气是天地的根本,与万物和谐共存。
  25. 一气相亲自敦睦 - 一气贯通,相互亲和和睦。
  26. 吾甥眉宇真天人 - 我外甥的眉宇之间,真是天人般的人物。
  27. 帝锡玉笈金宫箓 - 皇帝赐予玉笈、金宫的秘籍和符箓。
  28. 金宫箓,集百祥,臻五福 - 金宫箓象征着吉祥和福分。
  29. 臻五福,公侯名爵位神仙,不与忧患承天禄 - 能够获得五福,成为公侯、名爵、神仙,享受无忧的生活,不受天灾人祸的困扰。

译文:

三十多年前我曾在这龙虎山停留或居住,天地间的天然屏障仿佛门户般高耸入云。真灵在这里守护着神仙的居所,如同玄圃和阆风一样神秘莫测。青城山上,阳光照耀下的炉鼎显得格外耀眼,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这里的龙井古壑,宛如开启的幽深宫殿,充满了神秘与宁静。通过诚心投入,我们可以获得相应的回应,这就像无尽的循环和无穷的回报一样。尘湖上琵琶的声音与突兀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云林之中白马环绕,如同守护者一般拱卫着这片土地。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下,都有三十六种变化存在。一个车轮大小的区域内,就有着如海屋般的奇幻现象。太和之气是天地的根本,它与万物和谐共存。我们的外甥眉宇之间流露出真正的天人气质,他得到了皇帝赐予的玉笈、金宫的秘籍和符箓。这些象征吉祥和福分的物品,无疑会为他带来更多的好运和财富。能够获得五福的人,不仅会得到公侯、名爵和神仙的地位,而且不会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享受无忧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龙虎山景色和道教文化的颂歌。诗人通过对龙虎山的详细描绘,展示了这个地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三十年来憩龙虎”到“尘湖琵琶接突兀”,“温温炉鼎崛起仙岩畔”,“奇山射的峰峦似怪石”,每一联都充满了对龙虎山美景的赞美和对道教文化的热情歌颂。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温温炉鼎”“奇山”“凤凰洲渚”“绝岩”,都极具画面感和想象力,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而“尘湖琵琶接突兀”又带有一种神秘而又悠远的感觉,使人不禁想要进一步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

这首诗还体现了作者对道教精神的深刻理解。他不仅仅是在写景,更是在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对于道教的理解和信仰。他相信道教可以带来和谐与宁静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带来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这种信仰和追求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展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