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街南曲声婉扬,西街北曲声激昂。
佳人唱曲不下楼,楼下白马青丝缰。
昨日开筵击鼍鼓,今夜合席调笙簧。
乐声一似曲声杂,人意岂如物意长。
只恐楼上人,春光不长好。
宁知马上郎,金璧非重宝。
向来恩爱江水深,一旦残花与衰草。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情感、手法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句意思,然后分析每句诗的意思,最后总结全诗的主旨。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作答。

东街南曲声婉扬,西街北曲声激昂。

——第一句写“声”,声音的高低起伏和节奏的变化。东街南曲声婉扬,西街北曲声激昂,表现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

佳人唱曲不下楼,楼下白马青丝缰。

——第二句写“人”,描写歌女们高歌不止的情景。佳人唱曲不下楼,楼上乐师伴奏,楼下乐工吹打。

昨日开筵击鼍鼓,今夜合席调笙簧。

——第三句写“事”,指宴会上的音乐演奏。昔日宴饮时用鼍鼓,今夜则改用笙簧。

乐声一似曲声杂,人意岂如物意长。

——第四句写“情”,诗人感慨人的情感与自然规律相比,显得短暂和脆弱。

只恐楼上人,春光不长好。

——第五句写“景”,春天的美好时光易逝,令人担忧。

宁知马上郎,金璧非重宝。

——第六句写“人”,指骑马的男子。诗人感叹,即使有再多的金璧珍宝,也无法抵御时间的流逝。

向来恩爱江水深,一旦残花与衰草。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人生在世,恩爱难保长久,如同江水终将干涸一样。

【答案】

译文:

南街传来婉转悠扬的曲声,西街传出激昂铿锵的节奏。

歌女们唱个不停,歌声飘荡,楼下的骏马也随着曲调欢腾不已。

昨天宴乐时用鼍鼓伴奏,今夜又换成笙簧合奏。

乐曲声犹如一曲中夹杂着另一曲,而人的感情却比不上自然界的永恒。

只恐怕那楼上的人啊,美好的春光不会持久。

谁能想到那马上的郎君,拥有的金玉珍宝并不是什么宝贵的东西呢?

过去恩爱的夫妻像江水那样源远流长,如今却只能看着残花凋零,草木荒芜而悲伤。

赏析:

《新街曲》,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五八《近代曲辞》云:“新街曲,旧乐府曲名,未知所起。”《乐府解题》:“古有‘江南可采莲’之篇,言秋夏之间,江南多莲花,莲叶大如柄,莲子如黑珠,采莲人以菱叶为舟,浮于水面,数里不绝,故谓之‘采莲曲’。”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从诗的内容看,作者在描写一场宴会上的音乐演奏。

第一句写乐音的特点。东街南曲声婉扬,西街北曲声激昂,表现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这两句是说,无论是南街还是北街,都传来优美的音乐声,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变化多端,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句写歌唱的情况。佳人在台上歌舞,歌声飞扬,台下乐工吹打乐器,气氛热烈欢快。这两句是说,台上的歌女们高歌不止,下面乐队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人们沉醉在这欢乐的气氛中。

第三句写事情的变化。昨日宴会上用鼍鼓,今夜又换笙簧。前一句是说,昔日宴饮时用鼍鼓伴奏;后一句是说,今夜又换成笙簧合奏。这里说的是宴会上的音乐演奏情况。鼍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声音洪亮;笙簧是一种吹管乐器,声音清脆悦耳。诗人通过这种变化写出了宴会上的热闹气氛。

第四句写情感的变化。乐声与人心一样,也是杂乱无章的。这一句是说,人们的心情也像乐声一样难以把握,无法控制。

第五句写人的忧虑。只恐怕楼中的那些歌女们,美好的日子不会持久。这一句是说,担心那些歌女们的美好日子不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第六句写物的哀愁。宁可知那马上的郎君,拥有的金玉珍宝并不是什么宝贵的东西呢?这一句是说,难道知道那马上的郎君所拥有的金银珠宝并不珍贵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第七句是全诗的关键句之一。向来恩爱江水深,一旦残花与衰草。这两句是说,曾经恩爱如江河般深厚,可是一旦看到残花凋落、草木枯黄的景象,心中不禁感到惆怅和悲哀。这两句既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又是对未来前途的担忧。

第八句是全诗的总结句。只恐楼上人,春光不长好。这两句是说,只怕楼上的人们珍惜不了美好的时光,因为美好的时光是不会长久的。

第九句是全诗的结尾。宁知马上郎,金璧非重宝。这一句是说,谁曾想到那马上的郎君所拥有的金银珠宝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